亡是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亡是公的简介:

wú shì gōng
亡:即无。指不存在的人或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所假设的人名,同乌有先生,即无此人的意思。

《亡是公》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典故,出自于《汉书·东方朔传》,用于描述一位被误解或冤枉的人物形象。这个典故中,“亡是”并非指“死亡”,而是借用了古语的一种表达方式。“公”则指的是这位人物的身份、地位或者是人们对他的尊敬称呼。

在具体的文本中,《亡是公》的故事讲述了东方朔用幽默和智慧化解了一场误会,保护了一位无辜的官员免遭冤枉的情节。这个故事强调了智谋和机敏的重要性,在面对误解或不公正时能够巧妙地解决问题。

以下是五个使用“亡是公”这一典故造句的例子:

  1. 在这次会议中,李主任展现了他像《亡是公》那样的智慧,成功化解了大家之间的误会。
  2.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亡是公》的精神都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保持冷静,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3. 虽然被误解了一段时间,但他最终就像那个经典的《亡是公》故事一样,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4. 小明在同学面前巧妙地运用了《亡是公》的故事来化解尴尬,这使他成了班级里的小明星。
  5. 张经理用他特有的幽默感和机智应对了一系列挑战,就像《亡是公》中的人物一样,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

请注意,《亡是公》并非一个直接的成语或常用词汇,而是通过这个典故所体现的一种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使用“亡是公”这个词组的情况。上述造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典故的意思而设计的。

分词解释

wáng,wú

1 逃:逃~。流~。2 失去:~佚。~羊补牢。3 死:伤~。死~。4 灭:灭~。~国奴。救~。兴~。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2 表示存在:满身~汗。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13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