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竹林七子的简介:

zhú lín qī zǐ
1.见"竹林七贤"。

  • AI解释

《竹林七子》,是中国魏晋时期的一群文学家和士人,因常在竹林中聚会饮酒、赋诗而得名。这七位文人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向秀、阮咸、王戎。他们生活在公元3世纪,即东晋初期的三国末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竹林七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诗歌创作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反映了当时社会士人追求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世俗礼教的不满。他们提倡自然和谐的人生态度,在诗文中常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种精神风貌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举例:

  1. 《竹林七子》是魏晋时期的杰出文人代表,他们的诗歌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2. 在那动荡的时代里,《竹林七子》以饮酒赋诗、不拘小节的方式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他们虽身处乱世,但依旧保持高洁的情操与豁达的态度,这种精神在《竹林七子》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4. 《竹林七子》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5. 竹林中,他们畅谈人生哲学,以酒助兴,留下了无数流传千古的佳话与诗篇。

分词解释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