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烧屯的拼音、解释、组词
博望烧屯的简介:
bó wàng shāo tún
1.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1.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 AI解释
《博望烧屯》是源自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典故,与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诸葛亮有关。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南部)时发生的一场战役中的策略运用。
据《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记载:“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欲降之,乃整军而进。既破此虏,又斩其酋长,及诸豪帅。获率口下八百余人诣亮请罪。亮谓曰:‘若复相辱,当大戮之。今已降,何得复为乎?’于是使言者更相辩诘,卒定获为首领。”
然而,“博望烧屯”具体指的是在诸葛亮平南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之一,即利用火攻来消耗敌人的资源和士气。虽然典籍中没有直接提及“博望烧屯”,但通过《三国志》中的记载,可以推测此策略可能是指在某次战役中,诸葛亮采取了火攻的方式打击敌人。
关于这个词语的具体故事描述较少,但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情节进行推断。这一策略体现了诸葛亮作为军事指挥家的智慧和战术才能,也展现了他在处理复杂战局时灵活运用各种手段的能力。
造句:
- 在这次企业竞争中,他巧妙地采取了“博望烧屯”的策略,成功遏制了对手的发展。
-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诸葛亮运用“博望烧屯”之计,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胜利。
- 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商战中,灵活多变的战略如同“博望烧屯”,可以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 虽然历史上的具体情节已难以考证,但诸葛亮的智慧策略如“博望烧屯”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
-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在关键时刻采取适当的策略,如“博望烧屯”,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分词解释
博
bó
1 多,广,大:广~。渊~。~学(学问广博)。~览。~爱。~物。2 知道得多:~古。3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取。~得。聊~一笑。4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奕。赌~。
烧
shāo
1 使东西着火:焚~。燃~。~灼。~毁。2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水。~饭。~砖。~焊。~蓝。~料。3 一种烹饪方法:~茄子。~鸡。4 体温增高:发~。退~。5 经烘烤制成的饼:~饼。火~。6 一种烈性白酒:~酒。高粱~。7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屯
tún,zhūn
1 聚集,储存:~粮。~积。~聚。2 驻军防守:~兵。~垦。~田(驻军开垦田地)。3 村庄:皇姑~。~子(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