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组词
柳常见的组词有:柳七,柳緑桃红,柳芽,柳娇花媚,柳枝,柳星张,柳靥,柳昏花螟,柳折花残,柳塞,柳眼花须,柳陌花街,柳湖,柳箧子,柳琴,柳敬亭说书,柳菌,柳鬟,柳巷花街,柳营江,柳条包,柳旌,柳床,柳宠花迷,柳线,柳林,柳色,柳阴,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柳悴花憔
词语 | 解释 |
---|---|
柳七 | 柳七 liǔ qī1.宋柳永排行第七,人以此称之。 |
柳緑桃红 | 柳緑桃红 liǔ lǜ/lù táo hóng/gōng1.形容美丽的春景。 |
柳芽 | 柳芽 liǔ yá1.柳的新芽。 2.一种精美小巧的笺纸名。 |
柳娇花媚 | 柳娇花媚 liǔ jiāo huā mèi形容女子娇娆妩媚。 |
柳枝 | 柳枝 liǔ zhī/qí1.柳树的枝条。 2.古乐府曲调名。又称《杨柳枝》。 3.词调名。又称《杨柳枝》。盖由乐府横吹曲《折扬柳》演变而来。有三体:(1)单调,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韵。形似七言绝句,声律较灵活,平仄不拘定。前蜀牛峤《柳枝》词五首即用此调。(2)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为句。平韵。前蜀张泌《柳枝》词即三﹑七﹑三字为句,共三十二实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声(亦称"和歌")"柳枝",共十二虚字,合为四十四字。参阅清万树《词律》卷一。 4.词曲歌唱时的和声 |
柳星张 | 柳星张 liǔ xīng zhāng1.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第四﹑第五宿的并称。 |
柳靥 | 柳靥 liǔ yè1.指柳叶。因其形如面颊,故称。 |
柳昏花螟 | 柳昏花螟 liǔ hūn huā míng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情景。 |
柳折花残 | 柳折花残 liǔ zhé huā cán比喻女子死或伤。 |
柳塞 | 柳塞 liǔ sāi/sài/sè1.泛指边塞的军营。 |
柳眼花须 | 柳眼花须 liǔ yǎn huā xū1.形容春天柳抽叶,花吐蕊。 |
柳陌花街 | 柳陌花街 liǔ mò huā jiē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柳湖 | 柳湖 liǔ hú1.湖名。宋时在陈州城北。因沿湖多柳,故称。 |
柳箧子 | 柳箧子 liǔ qiè zǐ1.对唐柳璨的誉称。箧子,指书箱。 |
柳琴 | 柳琴 liǔ qín弦乐器,外形像琵琶,比琵琶小,有四根弦。 |
柳敬亭说书 | 柳敬亭说书 liǔ jìng tíng shuō/shuì/yuè shū散文篇名。明代张岱作。柳敬亭面貌奇丑,性格豪爽,说书技艺高超。文中对此作了细致传神的描写,文笔简洁活泼,是明末小品文中的佳作。 |
柳菌 | 柳菌 liǔ jūn/jùn1.木耳的一种。 |
柳鬟 | 柳鬟 liǔ huán1.形容垂柳的枝条。 |
柳巷花街 | 柳巷花街 liǔ xiòng huā jiē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柳营江 | 柳营江 liǔ yíng jiāng1.福建九龙江下游的别称。六朝时,防守闽地的军队在此据江阻险,插柳为营,故名。唐时曾驻重兵于此。元末陈友定渡此江,下漳州(今福建省漳州市)。 |
柳条包 | 柳条包 liǔ tiáo/tiāo bāo1.即柳条箱。参见"柳条箱"。 |
柳旌 | 柳旌 liǔ jīng1.柳条迎风招展,如旌旗,因以为称。 |
柳床 | 柳床 liǔ chuáng1.以柳木做的胡床。 |
柳宠花迷 | 柳宠花迷 liǔ chǒng huà mí形容媚人的春景。 |
柳线 | 柳线 liǔ xiàn1.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故名。 |
柳林 | 柳林 liǔ lín1.柳树林。 2.古地名。在今北京市通县南。原为元代皇帝游畋之地,建有行宫。1358年毛贵领导的红巾军进迫大都,与刘哈喇不花率领的元军大战于此。 3.古地名。在今山东省临清县南。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宋景诗领导的黑旗军曾在此打败地主武装柳林团。 |
柳色 | 柳色 liǔ sè/shǎi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2.指绿色。 |
柳阴 | 柳阴 liǔ yīn1.亦作"柳荫"。 2.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3.指枝叶茂密的柳林。 |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 柳树上着刀,桑树上出血 liǔ shù shàng zháodāo,sāng shù shàng chūxiě比喻代人受过。 |
柳悴花憔 | 柳悴花憔 liǔ cuì huā qiáo1.形容女子消瘦的愁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