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的组词
豫常见的组词有:豫闻,豫早,豫章邮,豫想,豫怠,豫抚,豫章,豫和,豫盟,豫游,豫兆,豫冀,豫议,豫建,豫筹,豫料,豫附,豫视,豫事,豫戒,豫科,豫图,豫形,豫论,豫樟,豫感,豫蚤,豫养,豫教,豫见
词语 | 解释 |
---|---|
豫闻 | 豫闻 yù wén1.参与闻知。豫,通"与"。 |
豫早 | 豫早 yù zǎo1.亦作"豫蚤"。 2.预先;及早。 |
豫章邮 | 豫章邮 yù zhāng yóu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以"豫章邮"指带信的人。 |
豫想 | 豫想 yù xiǎng1.预料;事前推想。 |
豫怠 | 豫怠 yù dài1.谓贪于安乐而怠惰。 |
豫抚 | 豫抚 yù fǔ1.犹安抚。 |
豫章 | 豫章 yù zhāng1.亦作"豫樟"。木名。枕木与樟木的并称。《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樟,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张守节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唐白居易《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清钱芳标《长椿 |
豫和 | 豫和 yù hé/hè/huó/huò/hú1.唐代祭天神所奏乐曲名。 |
豫盟 | 豫盟 yù méng1.参与盟会。豫,通"与"。 |
豫游 | 豫游 yù yóu1.犹游乐。 |
豫兆 | 豫兆 yù zhào1.指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2.谓预先显示。 |
豫冀 | 豫冀 yù jì1.预先希望,期待。 |
豫议 | 豫议 yù yì1.参与计议。 |
豫建 | 豫建 yù jiàn1.预先确定。 |
豫筹 | 豫筹 yù chóu1.预为筹划。豫,通"与"。 |
豫料 | 豫料 yù liào1.谓事先估计。 |
豫附 | 豫附 yù fù1.谓乐意归附。 |
豫视 | 豫视 yù shì1.预先审察。 |
豫事 | 豫事 yù shì1.参与谋事。豫,通"与"。 2.谓对事情的成败预先有所谋划。 |
豫戒 | 豫戒 yù jiè1.谓预先有所防备。 2.事先警备。 3.事先警告﹑告诫。 |
豫科 | 豫科 yù kē1.旧制高等学校升入本科前的准备阶段,学业期限为一至三年。 |
豫图 | 豫图 yù tú1.预料;预谋。 2.谓参与谋划。豫,通"与"。 |
豫形 | 豫形 yù xíng1.事先显露。 |
豫论 | 豫论 yù lùn/lún1.参与讨论。豫,通"与"。 |
豫樟 | 豫樟 yù zhāng1.见"豫章"。 |
豫感 | 豫感 yù gǎn1.谓事前有所感觉。 |
豫蚤 | 豫蚤 yù zǎo1.见"豫早"。 |
豫养 | 豫养 yù yǎng1.先行养育或预先教养。 |
豫教 | 豫教 yù jiào/jiāo1.《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唐孔颖达疏:"微者言礼之教人豫前事微之时,豫教化之。"后指预为教育﹑感化。 |
豫见 | 豫见 yù jiàn/xiàn1.预先估计到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事先推断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