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的组词
豫常见的组词有:豫养,豫兆,豫感,豫乐,豫严,豫议,豫事,豫让桥,豫游,豫料,豫观,豫告,豫测,豫戒,豫州,豫交,豫参,豫闻,豫教,豫备,豫政,豫见,豫慎,豫章邮,豫剧,豫筹,豫必,豫章行,豫吊,豫蚤
词语 | 解释 |
---|---|
豫养 | 豫养 yù yǎng1.先行养育或预先教养。 |
豫兆 | 豫兆 yù zhào1.指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 2.谓预先显示。 |
豫感 | 豫感 yù gǎn1.谓事前有所感觉。 |
豫乐 | 豫乐 yù lè/yuè1.安适快乐。 |
豫严 | 豫严 yù yán1.预先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 |
豫议 | 豫议 yù yì1.参与计议。 |
豫事 | 豫事 yù shì1.参与谋事。豫,通"与"。 2.谓对事情的成败预先有所谋划。 |
豫让桥 | 豫让桥 yù ràng qiáo1.即汾桥。豫让为智伯报仇,欲刺赵襄子于汾桥畔,故亦称汾桥为豫让桥。汾桥,在并州晋阳县(今太原)东一里。 |
豫游 | 豫游 yù yóu1.犹游乐。 |
豫料 | 豫料 yù liào1.谓事先估计。 |
豫观 | 豫观 yù guān/guàn1.预先观察到。 |
豫告 | 豫告 yù gào1.事先告知或通告。 |
豫测 | 豫测 yù cè1.谓事先推测。 2.事先的推测。 |
豫戒 | 豫戒 yù jiè1.谓预先有所防备。 2.事先警备。 3.事先警告﹑告诫。 |
豫州 | 豫州 yù zhōu1.古九州之一。 2.汉以来所设置的州名。初为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豫东﹑皖北地。东汉治所在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三国魏以后屡有移徙,辖境亦伸缩不常。东晋﹑南朝时治所最北在悬瓠城(今河南汝南),最南在邾城(今湖北黄冈西北)。辖境最大时相当今江苏﹑安徽长江以西,安徽省望江县以北的淮河南北地区。经常只辖有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北魏治所在悬瓠城。隋大业初因改洛州为豫州(后即改河南郡),乃先后改此为溱州﹑蔡州。地处中原冲要,为东晋﹑南北朝时战争重地。 |
豫交 | 豫交 yù jiāo1.谓预先结交。《孙子.军争》:"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曹操注:"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一说,准备交兵。杜牧注:"豫,先也;交,交兵也。言诸侯之谋先须知之,然后可交兵合战,若不知其谋,固不可与交兵也。" |
豫参 | 豫参 yù cān/shēn1.犹参与。豫,通"与"。 |
豫闻 | 豫闻 yù wén1.参与闻知。豫,通"与"。 |
豫教 | 豫教 yù jiào/jiāo1.《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唐孔颖达疏:"微者言礼之教人豫前事微之时,豫教化之。"后指预为教育﹑感化。 |
豫备 | 豫备 yù bèi1.犹准备。 2.谓事先戒备。 |
豫政 | 豫政 yù zhèng1.参与政事。豫,通"与"。 |
豫见 | 豫见 yù jiàn/xiàn1.预先估计到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事先推断其结果。 |
豫慎 | 豫慎 yù shèn1.事先慎戒。 |
豫章邮 | 豫章邮 yù zhāng yóu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后以"豫章邮"指带信的人。 |
豫剧 | 豫剧 yù jù1.戏曲剧种名。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陕西﹑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是梆子腔的一种。 |
豫筹 | 豫筹 yù chóu1.预为筹划。豫,通"与"。 |
豫必 | 豫必 yù bì1.预先肯定。 |
豫章行 | 豫章行 yù zhāng xíng/háng1.乐府《清调曲》名。现存古辞写豫章山上白杨变为洛阳宫中栋梁,述其与根株分离之苦。 |
豫吊 | 豫吊 yù diào1.谓预为吊唁。 |
豫蚤 | 豫蚤 yù zǎo1.见"豫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