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组词
白常见的组词有:白杆兵,白果,白席,白血球,白面书郎,白鲦,白决,白班,白头人,白鹢,白斋,白发红颜,白夾,白求恩(1890-1939),白棒,白絮,白剧,白夷,白眊,白扬提,白渠,白毵毵,白愣,白首同归,白绵,白石烂,白往黑归,白醝,白茫茫,白粉
词语 | 解释 |
---|---|
白杆兵 | 白杆兵 bái gān bīng1.明末石砫土司马千乘﹑秦良玉夫妇所统的部队。所用长矛皆以白木为杆﹐不加装饰﹐因号"白杆兵"。 |
白果 | 白果 bái guǒ1.银杏的果实。亦指银杏树。又名公孙树。 2.鸡蛋的别名。 3.佛教语。谓做善事所得到的乐果。 |
白席 | 白席 bái xí1.见"白席人"。 |
白血球 | 白血球 bái xuè qiú即“白细胞”。 |
白面书郎 | 白面书郎 bái miàn shū láng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白鲦 | 白鲦 bái tiáo1.亦作"白鯈"。亦作"白条"。 2.鱼名。产于淡水﹐大者长尺许﹐腹白﹐鳞细﹐好群游水面。 |
白决 | 白决 bái jué1.犹言奏上裁决。 |
白班 | 白班 bái bān1.日班。 |
白头人 | 白头人 bái tóu rén1.白发老人。 2.旧时广东人称头缠白布的波斯(今伊朗)人。 |
白鹢 | 白鹢 bái yì1.见"白鶂"。 |
白斋 | 白斋 bái zhāi1.不吃荤食及盐酱的持戒法。 |
白发红颜 | 白发红颜 bái fà hóng yán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
白夾 | 白夾 bái jiā1.白色夹衣。 2.旧时平民的服装。亦借指无功名的士人。 |
白求恩(1890-1939) | 白求恩(1890-1939) bái qiú ēn (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率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延安,后赴晋察冀边区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在前线抢救伤员而感染中毒,以身殉职。 |
白棒 | 白棒 bái bàng1.见"白棓"。 |
白絮 | 白絮 bái xù1.指棉花。 2.泛指白色花絮。 3.比喻像白絮似的东西。 |
白剧 | 白剧 bái jù白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白族聚居区。曾名“吹吹腔”,源于明代弋阳腔,清乾隆年间已流行。20世纪50年代吸收白族大本曲曲调,改今称。兼用白语、汉语,唱腔分平腔、高腔、流水等。剧目有《望夫云》等。 |
白夷 | 白夷 bái yí1.东夷之一种。 2.清代称西欧人。 |
白眊 | 白眊 bái mào1.亦作"白髦"。 2.牦牛的毛。 3.以牦牛毛制的披衣﹐古代军中主帅卫士所服。亦指卫士。 |
白扬提 | 白扬提 bái yáng tí1.复姓。后魏有白扬提度汗。见《通志.氏族五》。 |
白渠 | 白渠 bái qú1.汉宫观名。 2.汉代关中平原的人工灌溉渠道。在今陕西省境。汉白公所开﹐故名。 |
白毵毵 | 白毵毵 bái sān sān1.形容白而细长。 |
白愣 | 白愣 bái lèng1.见"白楞"。 |
白首同归 | 白首同归 bái shǒu tóng guī归:归向、归宿。一直到头发白了,志趣依然相投。形容友谊长久,始终不渝。后用以表示都是老人而同时去世。 |
白绵 | 白绵 bái mián1.亦作"白棉"。 2.指棉花。 |
白石烂 | 白石烂 bái shí làn1.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曰:'……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后亦用以代称《饭牛歌》。 |
白往黑归 | 白往黑归 bái wǎng hēi guī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
白醝 | 白醝 bái cuō1.亦作"白酇"。亦作"白鹾"。 2.白酒。 |
白茫茫 | 白茫茫 bái máng máng1.亦作"白漭漭"。 2.形容一片白色。 |
白粉 | 白粉 bái fěn1.即铅粉。画师用以设色﹐妇女用以涂脸。 2.刷墙的石灰。 3.毒品海洛因的俗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