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的组词
湘常见的组词有: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湘妃庙,湘行散记,湘灵鼓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湘君竹,湘管,湘漓,湘妃竹,湘灵,湘妃墓,湘波仙子,湘流,湘妃,湘月,湘娥,湘江竹,湘神,湘累,湘鱼,湘芸,湘水,湘渊,湘汉,湘裙,湘桂铁路,湘赣革命根据地,湘女庙,湘罗,湘山
| 词语 | 解释 |
|---|---|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xiāng è gàn gé mìng gēn jù dì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1年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湘鄂赣军区成立,红军和地方部队发展到一万六千人。1933年9月起,根据地在国民党军的反覆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大部被占领。剩下的少数红军和游击队在当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
| 湘妃庙 | 湘妃庙 xiāng fēi/pèi miào1.即湘山祠。 |
| 湘行散记 | 湘行散记 xiāng xíng/háng sàn/sǎn jì散文集。沈从文作。1936年出版。收散文十一篇。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湘西时作的游记。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自发的抗争。语言清丽,风格隽永,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
| 湘灵鼓瑟 | 湘灵鼓瑟 xiāng líng gǔ sè1.谓湘水女神弹奏古瑟。 |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xiāng è xī gé/jí mìng gēn jù/jú dì/de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
| 湘君竹 | 湘君竹 xiāng jūn zhú1.即湘妃竹。 |
| 湘管 | 湘管 xiāng guǎn1.毛笔。以湘竹制作,故名。 |
| 湘漓 | 湘漓 xiāng lí1.湘水与漓水的并称。旧误两者同源,实际湘水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阳山,漓水源于苗儿山。 |
| 湘妃竹 | 湘妃竹 xiāng fēi/pèi zhú斑竹。相传舜南巡时死去,妃子娥皇、女英在江湘之间哭泣,眼泪掉在竹子上,从此竹子上有了斑点。 |
| 湘灵 | 湘灵 xiāng líng1.古代传说中的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洪兴祖补注:"此湘灵乃湘水之神﹐非湘夫人也。"一说﹐为舜妃﹐即湘夫人。 |
| 湘妃墓 | 湘妃墓 xiāng fēi/pèi mù1.舜妃娥皇﹑女英之墓。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此为一种传说。今存之墓为石砌,前有石柱﹑墓碑等,乃清光绪年间所立。 |
| 湘波仙子 | 湘波仙子 xiāng bō xiān zǐ1.即湘妃。 |
| 湘流 | 湘流 xiāng liú1.指湘江。 |
| 湘妃 | 湘妃 xiāng fēi/pèi1.舜二妃娥皇﹑女英。相传二妃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 |
| 湘月 | 湘月 xiāng yuè1.词牌名。即《念奴娇》。宋姜夔有《湘月》词。自注:"予度此曲﹐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 |
| 湘娥 | 湘娥 xiāng é1.指湘妃。 |
| 湘江竹 | 湘江竹 xiāng jiāng zhú1.即湘妃竹。 |
| 湘神 | 湘神 xiāng shén1.湘水之神。 |
| 湘累 | 湘累 xiāng léi/lěi/lèi1.指 屈原 。2.借指因罪被贬黜的人。 |
| 湘鱼 | 湘鱼 xiāng yú1.烹鱼。《后汉书.列女传.姜诗妻》载:姜诗事母至孝﹐妻奉顺尤笃。诗母喜食鱼﹐舍侧忽有涌泉﹐每旦辄出双鲤鱼﹐姜妻常烹煮以供母食。后以"湘鱼"为孝妇事亲之典。 |
| 湘芸 | 湘芸 xiāng yún1.湘地所产的香草。芸,香草名,有强烈气味,可驱除书中蠧鱼。 |
| 湘水 | 湘水 xiāng shuǐ1.即湘江。 |
| 湘渊 | 湘渊 xiāng yuān1.指湘江支流汨罗江。 |
| 湘汉 | 湘汉 xiāng hàn1.湘水与汉水的并称。 |
| 湘裙 | 湘裙 xiāng qún1.湘地丝织品制成的女裙。 |
| 湘桂铁路 | 湘桂铁路 xiāng guì tiě lù从湖南衡阳到广西友谊关,与越南铁路相连。途经桂林、柳州、南宁等地。长1013千米。1955年全线通车(来宾以北段1941年筑成)。柳州至黎塘段已建成复线。为中国华南地区重要铁路干线。 |
| 湘赣革命根据地 | 湘赣革命根据地 xiāng gàn gé/jí mìng gēn jù/jú dì/de又称“湘赣苏区”。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1929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重返井冈山,恢复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1年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3年6月,根据地的红军组成红第六军团。1934年8月,红六军团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继续在当地坚持游击战争。 |
| 湘女庙 | 湘女庙 xiāng nǚ/rǔ miào1.即湘山祠。 |
| 湘罗 | 湘罗 xiāng luó1.湘江与汨罗江的并称。借指湖南省。 |
| 湘山 | 湘山 xiāng shān1.山名。即君山。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 2.山名。即黄陵山。在湖南省湘潭市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