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拼音、解释、组词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简介:

xiāng è xī gé/jí mìng gēn jù/jú dì/de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 AI解释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详细解释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贺龙、周逸群等领导创立的一个红色根据地。它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南省和湖北省交界地带。该地区在1928年4月开始建立,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革命区域。

建立背景

该根据地的创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和发展革命力量而进行的一系列武装斗争之一。当时的土地革命、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都在不同地区蓬勃兴起,湘鄂西地区也成为了红色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事件与成就

  1. 建立与发展:在贺龙等领导下,通过发动群众、建立农会等方式逐步巩固了根据地,并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2. 军事斗争:该区域的红军以灵活的战略战术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和战斗,有力打击了反动势力。
  3. 社会变革: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解散原因

随着1930年代国民政府对革命根据地的持续军事压力加大以及中央苏区的发展需要,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逐渐被其他更强大的红色区域所整合或转移了斗争重点。

造句

  1.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雄儿女为了建立和巩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2.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这本书详细讲述了这片土地上的传奇故事和重要事件。”
  3.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那个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通过研究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我们可以更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斗争策略。”
  5.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虽然最终被整合进入更大的红色区域体系中,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仍然不容忽视。”

以上句子均基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这一主题构建,并结合了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分词解释

xiāng

1 〔~江〕水名,源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2 湖南省的别称:~绣。~剧。~菜。~语。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2 改变:~新。~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变~。3 取消,除掉:~除。~职。~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mìng

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 )。~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遵~。~令。使~。4 给予(名称等):~名。~题。~意。5 指派,使用:~官。

gēn

1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植。~茎。~瘤。~毛。~雕。须~。块~。扎~。叶落归~。2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底。~基。墙~儿。3 事物的本源:~源。~由。~本。知~知底。4 彻底:~除。~究。~治。5 依据,作为根本:~椐。6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筷子。7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8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9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jù,jū

1 凭依、倚仗:~点。~险固守。2 占有:窃~。盘~。~为己有。3 可以用做证明的事物:字~。证~。单~。论~。契~。言之有~。4 按照:~实。~称。依~。~事直书。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10 底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