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的组词
魏常见的组词有:魏国山河,魏长生(1744-1802),魏勃扫门,魏草,魏巍(1920- ),魏王大瓠,魏两,魏公子,魏良辅,魏紫姚黄,魏珠,魏王堤,魏司格,魏孝文帝改革,魏碑,魏妃,魏公扫,魏征西,魏石经,魏徵(580-643),魏阙,魏文手巾,魏红,魏伯阳(约100-170),魏颗结草,魏鹤龄(1906-1979),魏丙,魏党,魏观,魏宫妆奁
词语 | 解释 |
---|---|
魏国山河 | 魏国山河 wèi guó shān hé1.指大好河山。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
魏长生(1744-1802) | 魏长生(1744-1802) wèi cháng/zhǎng shēng (1744-1802)清代秦腔演员。字婉卿,四川金堂人。十三岁学艺,演花旦。1779年到北京演出,一时轰动。表演自然细腻,勇于创新,但有色情成分。 |
魏勃扫门 | 魏勃扫门 wèi bó/bèi sǎo/sào mén1.西汉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而家贫无以自通,于是常在齐相舍人门外扫地,终于得要舍人的通报。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因以"魏勃扫门"为典实。 |
魏草 | 魏草 wèi cǎo1.见"魏颗结草"。 |
魏巍(1920- ) | 魏巍(1920- ) wèi wēi (1920- )作家。河南郑州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团政委等职。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及文化部部长等。曾三次到抗美援朝前线采访。著有散文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
魏王大瓠 | 魏王大瓠 wèi wáng dà/dài/tài hù1.比喻人才不得其用。 |
魏两 | 魏两 wèi liǎng1.魏太子。亦特指曹丕。两,贰;副。 |
魏公子 | 魏公子 wèi gōng zǐ1.指信陵君。 2.指魏文帝曹丕。 |
魏良辅 | 魏良辅 wèi liáng fǔ明代戏曲音乐家。字尚泉,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寄居太仓(今属江苏)。嘉靖年间,由张野塘等协助,在原昆山腔基础上,吸收海盐、余姚、弋阳诸腔的长处,形成新声,称“水磨调”,即昆腔。著有《曲律》(一名《南词引正》)。 |
魏紫姚黄 | 魏紫姚黄 wèi zǐ yáo huáng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
魏珠 | 魏珠 wèi zhū1.宝珠。 |
魏王堤 | 魏王堤 wèi wáng dī1.唐时名胜之一。洛水流入洛阳城内,过皇城端门,经尚善﹑旌善两坊之北,南溢为池,贞观中赐魏王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名魏王堤。 |
魏司格 | 魏司格 wèi sī gé1.酒名。英语whisky的旧译,今译威士忌。 |
魏孝文帝改革 | 魏孝文帝改革 wèi xiào wén dì gǎi gé/jí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在位)进行的政治改革。孝文帝五岁即位,其祖母冯太后临朝,颁行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国都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继而禁鲜卑语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胡服为汉服,仿南朝典则定官制朝仪。这些改革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北方的统一。 |
魏碑 | 魏碑 wèi bēi北朝魏国(包括北魏、东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多为正书,风格多样,古朴、奇倔、流丽皆有,开隋唐楷法先河。 |
魏妃 | 魏妃 wèi fēi/pèi1.即魏紫。语本宋丘璇《牡丹荣辱志》:"魏红为妃。" |
魏公扫 | 魏公扫 wèi gōng sǎo/sào1.见"魏勃扫门"。 |
魏征西 | 魏征西 wèi zhēng xī1.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作铜雀台"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载,曹操年轻时"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故以"魏征西"指曹操,亦用以尊称军府长官。 |
魏石经 | 魏石经 wèi shí/dàn jīng1.三国魏齐王正始年间石刻的儒家经典。字为古文﹑篆﹑隶三体,又称"三体石经"。参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经说》﹑清顾炎武《石经考》﹑王国维《观堂集林.魏石经考》。 |
魏徵(580-643) | 魏徵(580-643) wèi zhǐ/zhēng (580-643)唐初政治家。字玄成,钜鹿(今河北巨鹿西北)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西)。隋末参加瓦岗军,后又被窦建德重用。入唐后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太宗即位后,被破格提拔为谏议大夫,参预朝廷大事。先后上谏二百多次,屡劝太宗以隋亡为鉴,“居安思危”。 |
魏阙 | 魏阙 wèi què/quē1.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 |
魏文手巾 | 魏文手巾 wèi wén shǒu jīn1.《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论》"﹝文帝﹞才蓺兼该"裴松之注引晋张华《博物志》:"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后因以"魏文手巾"为精于弹棋之典。 |
魏红 | 魏红 wèi hóng/gōng1.即魏紫。 |
魏伯阳(约100-170) | 魏伯阳(约100-170) wèi bó yáng (yuē 100-170)东汉炼丹术士。一说名翱,号伯阳,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曾借《周易》爻象的一些思想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著有《参同契》三卷,主要记录、归纳中国古代炼丹的实践和理论,后成为道教炼丹术的主要著作之一。 |
魏颗结草 | 魏颗结草 wèi kē jié cǎo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 |
魏鹤龄(1906-1979) | 魏鹤龄(1906-1979) wèi hè líng (1906-1979)电影、戏剧演员。天津人。1928年入山东实验剧院。1934年从影,主演影片《人之初》。后相继主演《马路天使》、《保卫我们的土地》、《祝福》、《燎原》等近四十部影片。表演以质朴深沉见长。 |
魏丙 | 魏丙 wèi bǐng1.汉相魏相和丙吉的并称。 |
魏党 | 魏党 wèi dǎng1.指明魏忠贤的党羽。 |
魏观 | 魏观 wèi guān/guàn1.魏阙。 |
魏宫妆奁 | 魏宫妆奁 wèi gōng zhuāng lián1.《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晋徐广《自序》:"自后汉冲质已后﹐此艺中絶,至献帝建安中,曹公执政﹐禁阑幽密﹐至于博弈之具﹐皆不得妄置宫中﹐宫人因以金钗玉梳,戏于妆奁之上,即取类于弹棋也。及魏文帝受禅,宫人所为,更习弹棋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后因以"魏宫妆奁"为弹棋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