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的组词
朴常见的组词有:朴实,朴散,朴戆,朴雅,朴诚,朴辞,朴蔌,朴勇,朴素唯物主义,朴樕,朴桷,朴硝,朴慎,朴消,朴素,朴静,朴率,朴鄙,朴劣,朴野,朴簌,朴疏,朴仁老(1561-1642),朴人,朴茂,朴牛,朴古,朴醇,朴父,朴学
词语 | 解释 |
---|---|
朴实 | 朴实 pǔ/pò/pō/piáo shí质朴诚实:朴实无华。 |
朴散 | 朴散 pǔ/pò/pō/piáo sàn/sǎn1.本谓纯真之道分离变异。后亦谓淳朴之风消散。语本《老子》:"朴散为器。"王弼注:"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 |
朴戆 | 朴戆 pǔ/pò/pō/piáo gàng/zhuàng1.朴实憨厚。 |
朴雅 | 朴雅 pǔ/pò/pō/piáo yǎ1.淳朴而高雅。 |
朴诚 | 朴诚 pǔ/pò/pō/piáo chéng1.朴实忠诚。 |
朴辞 | 朴辞 pǔ/pò/pō/piáo cí1.质朴而不文饰之辞。 |
朴蔌 | 朴蔌 pǔ/pò/pō/piáo sù1.见"朴簌"。 |
朴勇 | 朴勇 pǔ/pò/pō/piáo yǒng1.朴实果敢。 |
朴素唯物主义 | 朴素唯物主义 pǔ sù wéi wù zhǔ yì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一般指古代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如中国古代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或气(阴阳、元气、精气),古希腊用原子、水、火,古印度用“四大”(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
朴樕 | 朴樕 pǔ/pò/pō/piáo sù1.亦作"朴"。亦作"朴遬"。 2.丛木﹑小树。 3.喻浅陋﹑平庸。亦用为谦词。 4.蓬勃茂盛貌。 5.犹朴素。 |
朴桷 | 朴桷 pǔ/pò/pō/piáo jué1.柞木椽子。《淮南子·精神训》:"今高台层榭,人之所丽也,而尧朴桷不斫,素题不枅。"高诱注:"朴,采也;桷,椽也。"采,同"棌"。一说,朴为"样"之形误,高注当训"样"为采。见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七》"朴桷"。 |
朴硝 | 朴硝 pǔ/pò/pō/piáo xiāo1.见"朴消"。 |
朴慎 | 朴慎 pǔ/pò/pō/piáo shèn1.朴实谨慎。 |
朴消 | 朴消 pǔ/pò/pō/piáo xiāo1.亦作"朴硝"。 2.药名。 |
朴素 | 朴素 pǔ/pò/pō/piáo sù①质朴无华:白木为之,制甚朴素。②俭朴不奢侈:生活朴素。 |
朴静 | 朴静 pǔ/pò/pō/piáo jìng1.谓顺乎自然而无所作为。 2.质朴文静。 |
朴率 | 朴率 pǔ/pò/pō/piáo shuài/lǜ1.质朴坦率。 |
朴鄙 | 朴鄙 pǔ/pò/pō/piáo bǐ1.质朴鄙野。有时用为谦词。 |
朴劣 | 朴劣 pǔ/pò/pō/piáo liè1.拙笨。常用作谦词。 |
朴野 | 朴野 pǔ/pò/pō/piáo yě1.质朴,不文饰,不矫饰。 |
朴簌 | 朴簌 pǔ/pò/pō/piáo sù1.亦作"朴蔌"。 2.象声词。拍翅声。 3.象声词。风声。 |
朴疏 | 朴疏 pǔ/pò/pō/piáo shū亦作“朴疎”。质朴浅陋。亦用为谦词。 |
朴仁老(1561-1642) | 朴仁老(1561-1642) pǔ/pò/pō/piáo rén lǎo (1561-1642)朝鲜李朝诗人。壬辰卫国战争中投身军旅,参加海战,屡建战功。后武科及第,历任水门将、助罗浦万户、统舟师等职。晚年因不满朝廷腐败,辞官还乡。主要作品收在《芦溪集》中。著名歌词有《太平词》、《船上叹》。 |
朴人 | 朴人 pǔ/pò/pō/piáo rén1.老成的人。 |
朴茂 | 朴茂 pǔ/pò/pō/piáo mào1.朴实厚重。 2.浑朴而华美。 |
朴牛 | 朴牛 pǔ/pò/pō/piáo niú1.大牛。 2.种牛。 |
朴古 | 朴古 pǔ/pò/pō/piáo gǔ1.朴素而有古风。 |
朴醇 | 朴醇 pǔ/pò/pō/piáo chún1.淳朴。 |
朴父 | 朴父 pǔ/pò/pō/piáo fù/fǔ1.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
朴学 | 朴学 pǔ/pò/pō/piáo xué1.本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家经学(主要为汉学中的古文经学派)。 2.特指考据训诂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