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的组词
哲常见的组词有:哲母,哲圣,哲人萎,哲彦,哲狱,哲学,哲理,哲士,哲民,哲那环,哲学笔记,哲兄,哲嗣,哲思,哲匠,哲相,哲髦,哲人其萎,哲妇,哲学美学,哲学基本问题,哲舅,哲夫,哲学的党性,哲昆,哲王,哲储,哲问,哲人,哲辅
词语 | 解释 |
---|---|
哲母 | 哲母 zhé mǔ1.贤明的母亲。 |
哲圣 | 哲圣 zhé shèng1.才德超群之人。对帝王的谀称。 |
哲人萎 | 哲人萎 zhé rén wěi1.见"哲人其萎"。 |
哲彦 | 哲彦 zhé yàn1.聪明有才学的人。 |
哲狱 | 哲狱 zhé yù1.折狱。谓详察案情而判决。《书.吕刑》"哀敬折狱",《尚书大传》卷四引作"哀矜哲狱"。 |
哲学 | 哲学 zhé xué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的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参见“马克思主义哲学”。 |
哲理 | 哲理 zhé lǐ1.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
哲士 | 哲士 zhé shì1.亦作"喆士"。 2.哲人,贤明的人。 3.指智谋之人。 |
哲民 | 哲民 zhé mín1.谓制裁犯罪者。哲,通"折"。 |
哲那环 | 哲那环 zhé nà/nǎ/nèi/nā huán1.僧人偏衫肩下的大扣环。也称钩纽。 |
哲学笔记 | 哲学笔记 zhé xué bǐ jì列宁1895-1916年的笔记。共四十六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体系的主要原则和内容,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见解。第一次明确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 |
哲兄 | 哲兄 zhé xiōng1.对兄长的敬称。后多以称他人之兄,犹言令兄﹑贤兄。 |
哲嗣 | 哲嗣 zhé sì1.敬称他人之子。 |
哲思 | 哲思 zhé sī/sāi1.精深敏捷的思虑。 |
哲匠 | 哲匠 zhé jiàng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 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
哲相 | 哲相 zhé xiāng/xiàng1.贤明的宰相﹑辅臣。 |
哲髦 | 哲髦 zhé máo1.指才俊贤能之士。 |
哲人其萎 | 哲人其萎 zhé rén qí wěi指贤人病逝。 |
哲妇 | 哲妇 zhé fù1.多谋虑的妇人。《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孔颖达疏:"若为智多谋虑之妇人,则倾败人之城国。妇言是用,国必灭亡。"后因以指乱国的妇人。 2.有贤德的妇女。 |
哲学美学 | 哲学美学 zhé xué měi xué哲学的分支学科。从哲学角度来研究美及审美问题的科学。它与艺术哲学的不同点在于它是用哲学的观点研究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而艺术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研究艺术。 |
哲学基本问题 | 哲学基本问题 zhé xué jī běn wèn tí也称“哲学根本问题”。指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由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内容为: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人是否能认识现实世界,是否能正确地反映现实。 |
哲舅 | 哲舅 zhé jiù1.对舅父的尊称。 |
哲夫 | 哲夫 zhé fū/fú1.足智多谋的人。 |
哲学的党性 | 哲学的党性 zhé xué de dǎng xìng也称“哲学的党派性”。指哲学中存在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与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 |
哲昆 | 哲昆 zhé kūn1.对他人之兄的敬称。 |
哲王 | 哲王 zhé wáng1.贤明的君主。 |
哲储 | 哲储 zhé chǔ1.对太子的敬称。 |
哲问 | 哲问 zhé wèn1.犹令问。好的声誉。问,通"闻"。 |
哲人 | 哲人 zhé rén1.智慧卓越的人。 2.谓制裁犯罪者。哲,通"折"。 |
哲辅 | 哲辅 zhé fǔ1.贤能的大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