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党性的拼音、解释、组词

哲学的党性的简介:

zhé xué de dǎng xìng
也称“哲学的党派性”。指哲学中存在着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与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

  • AI解释

《哲学的党性》是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一篇重要文章,首次明确提出了“哲学的党性”这一概念。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对立,并指出真正的哲学必须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以下是对该概念的详细解释:

《哲学的党性》的概念

  1. 哲学的党性:指的是哲学作为理论形式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利益,从而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2.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和分析问题。
  3. 反对形而上学和旧唯物主义:指出要警惕并抵制不科学、不彻底的世界观。
  4. 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服务:明确要求任何哲学理论都应当服务于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造句

  1. 毛泽东在《哲学的党性》中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之间的本质区别。
  2. 哲学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党性观念,坚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原则。
  3. 《哲学的党性》这篇文章对后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哲学的党性》依然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宝典。
  5. 每一位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者都应该深入学习并深刻理解《哲学的党性》,以增强其理论自觉性和政治坚定性。

分词解释

zhé

1 有智慧:~人。~嗣(称别人子孙的敬辞)。~理(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学(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2 聪明智慧的人:先~。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dí,dì,de

1 真实,实在:~确。~当(dàng )。~情。~真。~证。

dǎng

1 为了政治目的结合起来的团体:~派。~团。~委。~员。~章。~阀。~风。~纪。2 意见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羽。朋~。死~。3 指亲族:父~。母~。妻~。4 古代地方组织,以五百家为一党。5 姓。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