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的组词

枣常见的组词有:枣昏,枣修,枣圈,枣糒,枣庄市,枣木,枣华,枣脯,枣下,枣宜会战,枣子,枣榛,枣心笔,枣实,枣园,枣林,枣蔬,枣仁,枣径,枣泥酥,枣本,枣糕,枣栗,枣红,枣梨,枣儿红,枣塔,枣糗,枣核,枣油

词语 解释
枣昏 zǎo hūn1.形容昏聩迟钝。语出《宋书.范晔传》:"枣膏昏钝。"
枣修 zǎo xiū1.枣子与肉脯。古代妇女拜见长辈时携带的礼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
枣圈 zǎo quān/juàn/juān1.枣脯的一种。其形如圈,故称。
枣糒 zǎo bèi1.用枣子和米蒸煮的饭食。
庄市 枣庄市 zǎo zhuāng shì在山东省南部、微山湖东,邻接江苏省,京沪铁路经过西境。1960年设市。人口345万(1995年)。煤炭工业发达,有著名的枣庄煤矿。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战役在市南台儿庄展开。
枣木 zǎo mù1.枣树。 2.指枣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枣华 zǎo huá/huà/huā1.枣树开花季节。泛指初夏。
枣脯 zǎo fǔ/pú1.枣子制成的果干。
枣下 zǎo xià1.枣树下。因枣下攒聚有时,常用以喻人间的盛衰和世态炎凉。 2.古曲名。
宜会战 枣宜会战 zǎo yí huì zhàn1940年5月,日军向枣阳、襄阳、宜昌地区进攻,中国第五战区调集主力部队对敌军实施反包围。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渡襄河出击,在南瓜店遭敌万余人夹击,壮烈殉国。随后,日军强渡襄河,攻占襄阳、宜昌。6月16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收复宜昌,此后双方形成对峙。
枣子 zǎo zǐ1.枣树的果实。
枣榛 zǎo zhēn1.枣子和榛子。
心笔 枣心笔 zǎo xīn bǐ1.一种用古法制的毛笔。
枣实 zǎo shí1.枣子。
枣园 zǎo yuán1.又称延园。在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七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园内有毛泽东旧居﹑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旧址等。
枣林 zǎo lín1.枣树林。
枣蔬 zǎo shū1.枣子与蔬菜。
枣仁 zǎo rén1.枣核内的仁,可入药。 2.中药名。酸枣仁的别名。
枣径 zǎo jìng1.两旁植有枣树的路径。
泥酥 枣泥酥 zǎo ní/nì sū1.用枣泥作馅的一种酥皮点心。
枣本 zǎo běn1.用枣木翻刻法帖,再予捶拓,所得的拓本称"枣本"。
枣糕 zǎo gāo1.用面粉和枣蒸制成的一种食品。
枣栗 zǎo lì1.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
枣红 zǎo hóng/gōng1.像红枣的颜色。
枣梨 zǎo lí1.谓雕版印刷。旧时多用枣木或梨木雕刻书版,故称。
儿红 枣儿红 zǎo ér/er hóng/gōng1.烧酒的一种。
枣塔 zǎo tǎ1.枣制食品的一种。
枣糗 zǎo qiǔ1.枣子和糗。古时用为祭供之品。
枣核 zǎo hé/hú1.枣子的核。 2.枣核笔的省称。
枣油 zǎo yóu1.干燥的枣泥。因状似油脂,故称。

枣的二字词语

枣的三字词语

庄市 心笔 泥酥 儿红 核笔 核钉 节杖 穰金

枣的四字成语

宜会战 膏昏钝

其他字的组词

讲组词 求组词 呆组词 腔组词 链组词 缆组词 蒙组词 跨组词 繁组词 釄组词 灨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