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的组词
枣常见的组词有:枣昏,枣行,枣下,枣糗,枣栗,枣修,枣糒,枣脯,枣圈,枣林,枣核钉,枣槊,枣华,枣梨,枣糕,枣木,枣圃,枣膏昏钝,枣节杖,枣宜会战,枣呢,枣猫,枣油,枣红,枣径,枣园,枣实,枣瓜,枣本,枣泥
词语 | 解释 |
---|---|
枣昏 | 枣昏 zǎo hūn1.形容昏聩迟钝。语出《宋书.范晔传》:"枣膏昏钝。" |
枣行 | 枣行 zǎo xíng/háng1.刻板印刷行世。古代刻板多用枣木,故谓枣行。 |
枣下 | 枣下 zǎo xià1.枣树下。因枣下攒聚有时,常用以喻人间的盛衰和世态炎凉。 2.古曲名。 |
枣糗 | 枣糗 zǎo qiǔ1.枣子和糗。古时用为祭供之品。 |
枣栗 | 枣栗 zǎo lì1.枣树与栗树。亦指枣子与栗子。 2.古时妇女早间拜见长辈时常献的果品。 |
枣修 | 枣修 zǎo xiū1.枣子与肉脯。古代妇女拜见长辈时携带的礼物,取其起早而虔敬之意。 |
枣糒 | 枣糒 zǎo bèi1.用枣子和米蒸煮的饭食。 |
枣脯 | 枣脯 zǎo fǔ/pú1.枣子制成的果干。 |
枣圈 | 枣圈 zǎo quān/juàn/juān1.枣脯的一种。其形如圈,故称。 |
枣林 | 枣林 zǎo lín1.枣树林。 |
枣核钉 | 枣核钉 zǎo hé/hú dīng/dìng1.形如枣核的钉子。 |
枣槊 | 枣槊 zǎo shuò1.用枣木做杆的长矛。 |
枣华 | 枣华 zǎo huá/huà/huā1.枣树开花季节。泛指初夏。 |
枣梨 | 枣梨 zǎo lí1.谓雕版印刷。旧时多用枣木或梨木雕刻书版,故称。 |
枣糕 | 枣糕 zǎo gāo1.用面粉和枣蒸制成的一种食品。 |
枣木 | 枣木 zǎo mù1.枣树。 2.指枣树的木材。质地坚硬,可用以翻刻碑石上的文字。 |
枣圃 | 枣圃 zǎo pǔ1.枣树园地。 |
枣膏昏钝 | 枣膏昏钝 zǎo gāo/gào hūn dùn1.《宋书·范晔传》:"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沈实易和,盈斤无伤……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原为斥朝士羊玄保之语,后用以形容昏聩迟钝。 |
枣节杖 | 枣节杖 zǎo jié zhàng1.由枣木制成的带节的杖。 |
枣宜会战 | 枣宜会战 zǎo yí huì zhàn1940年5月,日军向枣阳、襄阳、宜昌地区进攻,中国第五战区调集主力部队对敌军实施反包围。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部渡襄河出击,在南瓜店遭敌万余人夹击,壮烈殉国。随后,日军强渡襄河,攻占襄阳、宜昌。6月16日,中国军队全面反攻,收复宜昌,此后双方形成对峙。 |
枣呢 | 枣呢 zǎo ní/ne1.枣红色的呢料。 |
枣猫 | 枣猫 zǎo māo/máo1.生于枣树上的一种虫子。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枣猫》。 |
枣油 | 枣油 zǎo yóu1.干燥的枣泥。因状似油脂,故称。 |
枣红 | 枣红 zǎo hóng/gōng1.像红枣的颜色。 |
枣径 | 枣径 zǎo jìng1.两旁植有枣树的路径。 |
枣园 | 枣园 zǎo yuán1.又称延园。在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七公里。1944年至1947年3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园内有毛泽东旧居﹑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旧址等。 |
枣实 | 枣实 zǎo shí1.枣子。 |
枣瓜 | 枣瓜 zǎo guā1.传说中的仙枣。又称安期枣。典出《史记.封禅书》:"少君言上曰:'……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
枣本 | 枣本 zǎo běn1.用枣木翻刻法帖,再予捶拓,所得的拓本称"枣本"。 |
枣泥 | 枣泥 zǎo ní/nì1.将枣子煮熟后去皮去核捣烂制成的泥状物,做馅儿用。如枣泥月饼﹑枣泥包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