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的组词
伊常见的组词有:伊祁,伊藤博文(1841-1909),伊昔,伊洛瓦底江,伊蒲馔,伊朗,伊玛目,伊汭,伊蒲供,伊耆,伊生,伊蚊,伊阙,伊邑,伊春市,伊行,伊斯坦布尔,伊洛传芳,伊阳,伊于胡底,伊余,伊何,伊利昂纪,伊咎,伊鸦,伊望,伊斯兰堡,伊比利亚半岛,伊俦,伊本·拔图塔
词语 | 解释 |
---|---|
伊祁 | 伊祁 yī qí1.神名。传说善治鬼,故世人奉为门神。 2.见"伊耆"。 |
伊藤博文(1841-1909) | 伊藤博文(1841-1909) yī téng bó wén (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台湾,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
伊昔 | 伊昔 yī xī从前:伊昔全盛日,雄豪动京师。 |
伊洛瓦底江 | 伊洛瓦底江 yī luò wǎ/wà dǐ/de jiāng缅甸第一大河。由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而成。全长约2150千米。流域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60%以上。通航里程1700多千米,是内河运输的大动脉。中游地区多油田,下游三角洲盛产稻米。 |
伊蒲馔 | 伊蒲馔 yī pú zhuàn1.斋供,素食。 |
伊朗 | 伊朗 yī lǎng西亚国家。临波斯湾。史称波斯。面积164.8万平方千米。人口6672.7万(1995年)。首都德黑兰。大部分位于伊朗高原,四周高山环绕。东部有沙漠。属大陆性气候,夏干热,冬湿冷。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 |
伊玛目 | 伊玛目 yī mǎ mù一译“伊玛姆”。阿拉伯文{[i']}mm的音译,意为“站在前列的人”、“表率”、“领袖”等。①伊斯兰教率穆斯林做礼拜者。②逊尼派对穆斯林领袖和教法学派创始人、著名宗教学者的尊称。前者与“哈里发”同义。③十叶派对政教首领的称呼。④中国伊斯兰教对清真寺教长的称呼。 |
伊汭 | 伊汭 yī ruì1.指伊水入洛水处。在今河南省偃师县。 |
伊蒲供 | 伊蒲供 yī pú gōng/gòng1.素食供品。 2.泛指素食。 |
伊耆 | 伊耆 yī qí/shì1.见"伊耆氏"。 2.亦作"伊祈"﹑"伊祁"。复姓。 |
伊生 | 伊生 yī shēng1.商伊尹的别称。 |
伊蚊 | 伊蚊 yī wén1. 蚊子的一种,成虫身体黑色或棕色,脚上有白色环纹,翅膀上没有斑点,停止时身体和停留的平面平行。幼虫和蛹生长在树穴或缸盆等的积水中,卵分散沉在水底。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也叫“黑斑纹”。 |
伊阙 | 伊阙 yī què/quē1.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 2.古关名。在伊阙山上。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 |
伊邑 | 伊邑 yī yì1.郁悒,忧闷。 |
伊春市 | 伊春市 yī chūn shì在黑龙江省中部偏东、小兴安岭南坡,汤旺河流贯,哈佳铁路自南岔有支线经此。1957年设市。人口85.6万(1995年)。森林工业发达,是中国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
伊行 | 伊行 yī xíng/háng1.她那里。 2.指她们。 3.你这里。 4.指你等﹑你们。 |
伊斯坦布尔 | 伊斯坦布尔 yī sī tǎn bù ěr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大洲(亚、欧)的城市。人口295.1万(1984年)。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为古代“丝绸之路”要站。市内多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和名胜古迹。工业有纺织、食品、机器等部门。渔业发达。1973年建成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 |
伊洛传芳 | 伊洛传芳 yī luò chuán/zhuàn fāng1.牡丹的别称。 |
伊阳 | 伊阳 yī yáng1.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汝阳县。 |
伊于胡底 | 伊于胡底 yī yú hú dǐ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
伊余 | 伊余 yī yú1.自指,我。 |
伊何 | 伊何 yī hé/hē/hè1.为何,作什么。 2.谁,何人。 3.如何,怎样。 |
伊利昂纪 | 伊利昂纪 yī lì áng jì/jǐ一译《伊利亚特》。古希腊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主要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因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愤而退出战斗,希腊军因此受挫。后因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重新出战,终于杀死特洛伊主将,使希腊军转败为胜。 |
伊咎 | 伊咎 yī jiù1.即伊皋。皋陶又作咎繇,故也写成"伊咎"。 |
伊鸦 | 伊鸦 yī yā1.象声词。咿呀。 |
伊望 | 伊望 yī wàng1.即伊吕。吕尚名望,与伊尹并称"伊望"。 |
伊斯兰堡 | 伊斯兰堡 yī sī lán bǎo/bǔ/pù巴基斯坦首都。人口50万(1995年)。是座伊斯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新兴城市。1970年建成。城区分行政、外交、居住、公共机构、工业、商业、绿化地带和国家公园八个职能区。有真纳大学和核子研究所等。 |
伊比利亚半岛 | 伊比利亚半岛 yī bǐ lì yà bàn dǎo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也称“比利牛斯半岛”。面积约58.4万平方千米。海岸平直,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有铁、锡等矿藏。 |
伊俦 | 伊俦 yī chóu1.犹彼辈﹑其类。 |
伊本·拔图塔 | 伊本·拔图塔 yī běn·bá tú tǎ阿拉伯旅行家。1325年开始离乡旅行,到过北非、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以及波斯、中亚、印度等地,遍访伊斯兰教各国,据称到过锡兰(今斯里兰卡)和中国。后出使西班牙和西非。他的旅行见闻被记录成书,称为《伊本·拔图塔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