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的组词
伊常见的组词有:伊阙,伊藤博文(1841-1909),伊水,伊颍,伊郁,伊于胡底,伊旧,伊蒲供,伊邑,伊玛目,伊瀍,伊藤氏,伊犁将军,伊咎,伊洛,伊霍,伊优亚,伊衡,伊势神宫,伊蒲,伊甸园,伊春市,伊斯兰堡,伊斯兰国家,伊轧,伊比比奥人,伊夔,伊吾,伊朗高原,伊何
词语 | 解释 |
---|---|
伊阙 | 伊阙 yī què/quē1.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 2.古关名。在伊阙山上。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 |
伊藤博文(1841-1909) | 伊藤博文(1841-1909) yī téng bó wén (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台湾,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
伊水 | 伊水 yī shuǐ1.伊河。在河南省西部,源出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 |
伊颍 | 伊颍 yī yǐng1.伊水与颍水的合称。位于河南。亦指两水所流经的地区。颍水源出河南省登封县嵩山西南,东南流,汇入淮河。 |
伊郁 | 伊郁 yī yù1.忧愤郁结。 2.聚而不散貌。 |
伊于胡底 | 伊于胡底 yī yú hú dǐ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
伊旧 | 伊旧 yī jiù1.依旧,仍旧。 |
伊蒲供 | 伊蒲供 yī pú gōng/gòng1.素食供品。 2.泛指素食。 |
伊邑 | 伊邑 yī yì1.郁悒,忧闷。 |
伊玛目 | 伊玛目 yī mǎ mù一译“伊玛姆”。阿拉伯文{[i']}mm的音译,意为“站在前列的人”、“表率”、“领袖”等。①伊斯兰教率穆斯林做礼拜者。②逊尼派对穆斯林领袖和教法学派创始人、著名宗教学者的尊称。前者与“哈里发”同义。③十叶派对政教首领的称呼。④中国伊斯兰教对清真寺教长的称呼。 |
伊瀍 | 伊瀍 yī chán1.亦作"伊?"。 2.伊水与瀍水。位于河南,均入洛水。也指该两流域地区。 |
伊藤氏 | 伊藤氏 yī téng shì1. 伊藤博文。曾任日本首相,执政期间曾发动侵华战争。戊戌政变时正在华访问,以探明中国政局。如: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
伊犁将军 | 伊犁将军 yī lí jiāng/jiàng jūn即“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职官。1762年始设,统掌新疆地区军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后,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废。 |
伊咎 | 伊咎 yī jiù1.即伊皋。皋陶又作咎繇,故也写成"伊咎"。 |
伊洛 | 伊洛 yī luò1.亦作"伊雒"。伊水与洛水。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伊洛流域。 2.指二程理学。参见"伊洛之学"。 |
伊霍 | 伊霍 yī huò1.商伊尹和汉霍光。伊尹放太甲于桐,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后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 |
伊优亚 | 伊优亚 yī yōu yà1.象声词。学语之声。 |
伊衡 | 伊衡 yī héng1.商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 |
伊势神宫 | 伊势神宫 yī shì shén gōng日本的神社建筑名。位于三重县伊势市海滨密林中。分内、外两宫,外围木栅栏。内宫始建于公元前70-前29年;外宫始建于公元456-479年。自明治天皇至今,凡天皇即位均需前往参拜。持统天皇时(690-697)确立按“祭年更换”制度,每二十年迁址重建。建造时先在空地上照原样建好新宫,再将旧宫拆除。 |
伊蒲 | 伊蒲 yī pú1.见"伊蒲馔"。 |
伊甸园 | 伊甸园 yī diàn/tián/shèng yuán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记载的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最初居住的乐园。后用指人间天堂之类的理想境界:所谓伊甸园,不过是一种幻想。 |
伊春市 | 伊春市 yī chūn shì在黑龙江省中部偏东、小兴安岭南坡,汤旺河流贯,哈佳铁路自南岔有支线经此。1957年设市。人口85.6万(1995年)。森林工业发达,是中国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
伊斯兰堡 | 伊斯兰堡 yī sī lán bǎo/bǔ/pù巴基斯坦首都。人口50万(1995年)。是座伊斯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新兴城市。1970年建成。城区分行政、外交、居住、公共机构、工业、商业、绿化地带和国家公园八个职能区。有真纳大学和核子研究所等。 |
伊斯兰国家 | 伊斯兰国家 yī sī lán guó jiā/gū/jie又称“穆斯林国家”。国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或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多为参加伊斯兰会议组织的国家。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
伊轧 | 伊轧 yī yà/zhá/gá1.象声词。船桨﹑轮轴等发出的声响。 |
伊比比奥人 | 伊比比奥人 yī bǐ bǐ ào/yù rén尼日利亚的民族之一。另有极少数分布在喀麦隆等国。约532万人(1985年)。讲伊比比奥语。多信万物有灵,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热带农业,部分从事畜牧业和渔猎。 |
伊夔 | 伊夔 yī kuí1.伊尹和夔的合称。夔,尧舜时的乐官,助尧舜以乐正天下。 |
伊吾 | 伊吾 yī wú/yù1.象声词。读书声。 2.古地名。汉伊吾卢地区,隋大业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亦泛指边疆。 |
伊朗高原 | 伊朗高原 yī lǎng gāo yuán亚洲西南部大高原。四周被山脉围绕,为典型的山间高原。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大部海拔900~1500米。气候干燥。荒漠、草原广布。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在伊朗境内,故名。东部一小部分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内。 |
伊何 | 伊何 yī hé/hē/hè1.为何,作什么。 2.谁,何人。 3.如何,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