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的组词
伊常见的组词有:伊始,伊衡,伊斯兰教,伊耆氏,伊川先生,伊祈,伊娄,伊霍,伊哩乌卢,伊凉,伊博人,伊斯兰堡,伊夔,伊比利亚半岛,伊蒲,伊鸦,伊优,伊阻,伊咎,伊川,伊迩,伊郁,伊洛,伊甸,伊周,伊兰,伊旦,伊阙,伊尼特,伊犁将军
词语 | 解释 |
---|---|
伊始 | 伊始 yī shǐ起头;开始:下车伊始|国家草创,百度伊始。 |
伊衡 | 伊衡 yī héng1.商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 |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 yī sī lán jiào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信仰安拉(真主)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主要经典为《古兰经》,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称为“穆斯林”)必遵的“功课”。主要有逊尼、十叶两大教派。广泛流传于亚、非、欧、美各国。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旧称“回教”、“天方教”、“清真教”等。 |
伊耆氏 | 伊耆氏 yī qí/shì shì/zhī1.古帝号。即神农,一说即帝尧。 2.周代官名。 |
伊川先生 | 伊川先生 yī chuān xiān shēng1.宋理学家邵雍的别号。雍字尧夫。 2.宋理学家程颐的别号。颐字正叔,宅于河南嵩县东北耙耧山下,地处伊川,故称。 |
伊祈 | 伊祈 yī qí1.见"伊耆"。 |
伊娄 | 伊娄 yī lóu1.复姓。北周有伊娄穆。见《周书.伊娄传》。 |
伊霍 | 伊霍 yī huò1.商伊尹和汉霍光。伊尹放太甲于桐,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后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 |
伊哩乌卢 | 伊哩乌卢 yī li/lǐ/lī wū lú1.象声词。拟含糊的语音。 |
伊凉 | 伊凉 yī liáng/liàng亦作“伊涼”。曲调名。指《伊州》、《涼州》二曲。 |
伊博人 | 伊博人 yī bó rén尼日利亚的民族之一。少数分布在喀麦隆等国。约1700万人(1985年)。讲伊博语。原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部分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 |
伊斯兰堡 | 伊斯兰堡 yī sī lán bǎo/bǔ/pù巴基斯坦首都。人口50万(1995年)。是座伊斯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新兴城市。1970年建成。城区分行政、外交、居住、公共机构、工业、商业、绿化地带和国家公园八个职能区。有真纳大学和核子研究所等。 |
伊夔 | 伊夔 yī kuí1.伊尹和夔的合称。夔,尧舜时的乐官,助尧舜以乐正天下。 |
伊比利亚半岛 | 伊比利亚半岛 yī bǐ lì yà bàn dǎo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也称“比利牛斯半岛”。面积约58.4万平方千米。海岸平直,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有铁、锡等矿藏。 |
伊蒲 | 伊蒲 yī pú1.见"伊蒲馔"。 |
伊鸦 | 伊鸦 yī yā1.象声词。咿呀。 |
伊优 | 伊优 yī yōu1."伊优亚"的省语。后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谓其说话无定见,迎合人意而言。 2.象声词。 |
伊阻 | 伊阻 yī zǔ1.艰险,阻隔。语出《诗.邶风.雄雉》:"我之怀矣,自诒伊阻。"毛传:"伊,维;阻,难也。" |
伊咎 | 伊咎 yī jiù1.即伊皋。皋陶又作咎繇,故也写成"伊咎"。 |
伊川 | 伊川 yī chuān1.古地名。指伊水所流经的伊河流域。 2.宋程颐的别号。参见"伊川先生"。 |
伊迩 | 伊迩 yī ěr1.近,将近,不远。 |
伊郁 | 伊郁 yī yù1.忧愤郁结。 2.聚而不散貌。 |
伊洛 | 伊洛 yī luò1.亦作"伊雒"。伊水与洛水。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伊洛流域。 2.指二程理学。参见"伊洛之学"。 |
伊甸 | 伊甸 yī diàn/tián/shèng1.见"伊甸园"。 |
伊周 | 伊周 yī zhōu1.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
伊兰 | 伊兰 yī lán1.草花名。有臭气的恶草。佛经中多以伊兰比喻烦,以旃檀木的香味比喻菩提。 2.草花名。赛兰香的别称。 3.国名。伊朗的异译。 |
伊旦 | 伊旦 yī dàn1.即伊尹和周公。周公名旦,与伊尹并称伊旦。 |
伊阙 | 伊阙 yī què/quē1.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 2.古关名。在伊阙山上。汉末为镇压黄巾起义军,设置的八关之一。 |
伊尼特 | 伊尼特 yī ní tè即“埃涅阿斯纪”。 |
伊犁将军 | 伊犁将军 yī lí jiāng/jiàng jūn即“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的职官。1762年始设,统掌新疆地区军政事务。1884年新疆建省后,主要负责北疆防务。辛亥革命后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