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的组词
伊常见的组词有:伊斯兰教,伊瀔,伊川翁,伊娄,伊旦,伊州,伊尹,伊蒲塞,伊蚊,伊轧,伊皋,伊望,伊势神宫,伊瀍,伊蒲筵,伊斯兰堡,伊管,伊拉克,伊衡,伊藤博文(1841-1909),伊利昂纪,伊何底止,伊雒,伊霍,伊思,伊阳,伊玛目,伊甸,伊阻,伊吾
词语 | 解释 |
---|---|
伊斯兰教 | 伊斯兰教 yī sī lán jiào世界三大宗教之一。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创立。信仰安拉(真主)为唯一的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主要经典为《古兰经》,规定念清真言、礼拜、斋戒、纳天课、朝觐等为教徒(称为“穆斯林”)必遵的“功课”。主要有逊尼、十叶两大教派。广泛流传于亚、非、欧、美各国。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旧称“回教”、“天方教”、“清真教”等。 |
伊瀔 | 伊瀔 yī gǔ1.亦作"伊谷"。 2.伊水与瀔水。均在河南省境。 |
伊川翁 | 伊川翁 yī chuān wēng1.宋理学家邵雍的自号。雍字尧夫,后徙居河南洛阳,临伊川,故称。 |
伊娄 | 伊娄 yī lóu1.复姓。北周有伊娄穆。见《周书.伊娄传》。 |
伊旦 | 伊旦 yī dàn1.即伊尹和周公。周公名旦,与伊尹并称伊旦。 |
伊州 | 伊州 yī zhōu1.曲调名。商调大曲。 2.州名。古称昆吾,本隋伊吾郡,唐改置伊州,又名西州。故城在今新疆哈密县。 |
伊尹 | 伊尹 yī yǐn商初大臣。名伊,尹是官名。原为家奴,随有莘氏女陪嫁至商。后被汤委以国政,助汤攻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卜丙、仲壬二君。太甲即位后,因破坏汤法、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他接回复位。 |
伊蒲塞 | 伊蒲塞 yī pú sāi/sài/sè1.梵语优婆塞Upāsaka的异译。指在家受五戒的男性佛教徒。又称邬波索迦。 |
伊蚊 | 伊蚊 yī wén1. 蚊子的一种,成虫身体黑色或棕色,脚上有白色环纹,翅膀上没有斑点,停止时身体和停留的平面平行。幼虫和蛹生长在树穴或缸盆等的积水中,卵分散沉在水底。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媒介。也叫“黑斑纹”。 |
伊轧 | 伊轧 yī yà/zhá/gá1.象声词。船桨﹑轮轴等发出的声响。 |
伊皋 | 伊皋 yī gāo/yáo1.伊尹,商代名相,皋陶,舜之大臣,掌刑狱之事。后常并称,喻指良相贤臣。 |
伊望 | 伊望 yī wàng1.即伊吕。吕尚名望,与伊尹并称"伊望"。 |
伊势神宫 | 伊势神宫 yī shì shén gōng日本的神社建筑名。位于三重县伊势市海滨密林中。分内、外两宫,外围木栅栏。内宫始建于公元前70-前29年;外宫始建于公元456-479年。自明治天皇至今,凡天皇即位均需前往参拜。持统天皇时(690-697)确立按“祭年更换”制度,每二十年迁址重建。建造时先在空地上照原样建好新宫,再将旧宫拆除。 |
伊瀍 | 伊瀍 yī chán1.亦作"伊?"。 2.伊水与瀍水。位于河南,均入洛水。也指该两流域地区。 |
伊蒲筵 | 伊蒲筵 yī pú yán1.寺庙中的素席。 |
伊斯兰堡 | 伊斯兰堡 yī sī lán bǎo/bǔ/pù巴基斯坦首都。人口50万(1995年)。是座伊斯兰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新兴城市。1970年建成。城区分行政、外交、居住、公共机构、工业、商业、绿化地带和国家公园八个职能区。有真纳大学和核子研究所等。 |
伊管 | 伊管 yī guǎn1.商伊尹和春秋管仲的合称。伊尹助商汤建商;管仲名夷吾,相齐桓公称霸,均为贤相。 |
伊拉克 | 伊拉克 yī lā/lá kè西亚国家。东端临波斯湾。面积43.84万平方千米。人口1900万(1995年)。首都巴格达。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贯境内。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气候干热,南部分布沙漠。石油储量居世界前列。石油开采和提炼为经济支柱。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国。盛产椰枣。 |
伊衡 | 伊衡 yī héng1.商伊尹的别称。伊尹辅商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故称。 |
伊藤博文(1841-1909) | 伊藤博文(1841-1909) yī téng bó wén (1841-1909)日本首相。早年参加明治维新运动。1871年赴欧美考察。首相任内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清政府接受《马关条约》,夺取中国台湾,并将朝鲜置于日本统治之下。1909年在中国哈尔滨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 |
伊利昂纪 | 伊利昂纪 yī lì áng jì/jǐ一译《伊利亚特》。古希腊史诗。相传为荷马所作。主要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的故事。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因女俘为主帅阿伽门农所夺,愤而退出战斗,希腊军因此受挫。后因好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重新出战,终于杀死特洛伊主将,使希腊军转败为胜。 |
伊何底止 | 伊何底止 yī hé dǐ zhǐ不知将弄到什么地步为止,不堪设想的意思。同“伊于胡底”。 |
伊雒 | 伊雒 yī luò1.见"伊洛"。 |
伊霍 | 伊霍 yī huò1.商伊尹和汉霍光。伊尹放太甲于桐,霍光废昌邑王,立宣帝。后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 |
伊思 | 伊思 yī sī/sāi1.思念,缅怀。 |
伊阳 | 伊阳 yī yáng1.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汝阳县。 |
伊玛目 | 伊玛目 yī mǎ mù一译“伊玛姆”。阿拉伯文{[i']}mm的音译,意为“站在前列的人”、“表率”、“领袖”等。①伊斯兰教率穆斯林做礼拜者。②逊尼派对穆斯林领袖和教法学派创始人、著名宗教学者的尊称。前者与“哈里发”同义。③十叶派对政教首领的称呼。④中国伊斯兰教对清真寺教长的称呼。 |
伊甸 | 伊甸 yī diàn/tián/shèng1.见"伊甸园"。 |
伊阻 | 伊阻 yī zǔ1.艰险,阻隔。语出《诗.邶风.雄雉》:"我之怀矣,自诒伊阻。"毛传:"伊,维;阻,难也。" |
伊吾 | 伊吾 yī wú/yù1.象声词。读书声。 2.古地名。汉伊吾卢地区,隋大业六年置伊吾郡。治所在今新疆哈密县。亦泛指边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