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周的拼音、解释、组词
伊周的简介:
yī zhōu
1.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1.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后常并称。亦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伊尹与周公。二人并为辅佐之才。《文选.潘岳.西征赋》:「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文选.陆机.豪士赋序》:「历观古今,徼一时之功而居伊周之位者有矣。」
《伊周》这个词并非常见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表达或者是误传、误译的结果。在常见的现代汉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伊周”这个词组或者成语。“伊周”二字分别取自古代两个著名人物的名字——伊尹和周公。伊尹是中国商朝初年的贤相,助成汤灭夏,立商朝;而周公则指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之弟姬旦,是中国西周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其子周成王,并制礼作乐。如果将“伊”和“周”放在一起使用,在历史或文学语境中,常常用来形容贤明治国之臣或盛世。
在古代文献中,“伊周”常被比喻为治理国家的圣贤或理想中的政治状态。“伊”代表伊尹,象征着贤相;而“周”则代表着周公,代表的是卓越的治国能力。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使用,往往是在赞美某位官员的才华和德行、或者是对某个时期的繁荣富强进行高度概括。
下面是五个造句示例:
- 古人云:“伊周之勋,非贤相不足以成”,这正是指代了伊尹与周公两位圣明的政治家。
- 他被誉为国士无双,治国有如伊周,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 在那战乱不断的时代,人们渴望出现一个像伊周这样的贤臣来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 这位宰相深得民心,堪称是当代的伊周,他的智慧和勇气让朝野上下都为之倾倒。
- 每当国家面临危机之时,我们便渴望有如伊周那样的贤明之士站出来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在假设“伊周”这一说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在特定语境下,“伊周”有其他的含义或用途,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解。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