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的组词

戏常见的组词有:戏游,戏判,戏论,戏剧性,戏啁,戏房,戏慢,戏客,戏战,戏狎,戏文,戏色,戏墨,戏嫚,戏渎,戏院,戏水,戏怠,戏阳,戏娱,戏本,戏玩,戏码,戏场,戏谑,戏本子,戏面,戏马台,戏曲,戏楼

词语 解释
戏游 xì/hū yóu1.游戏;游玩。
戏判 xì/hū pàn1.谓用游戏的笔法﹑诙谐的词语批写公文。
戏论 xì/hū lùn/lún1.漫不经心的言论。 2.佛教语。谓非理﹑无义的言论。
剧性 戏剧性 xì/hū jù xìng1.谓离奇﹐不平常。
戏啁 xì/hū zhōu/zhāo/tiào1.戏谑;嘲弄。
戏房 xì/hū fáng1.演员化妆的房间。犹今言后台。
戏慢 xì/hū màn1.亦作"戏嫚"。 2.轻慢,不庄重。
戏客 xì/hū kè1.指专门陪主人寻欢作乐的人。
戏战 xì/hū zhàn1.虚与应战。
戏狎 xì/hū xiá1.嬉戏;调戏。
戏文 xì/hū wén①即“南戏”。②浙江等地对戏曲的泛称。
戏色 xì/hū sè/shǎi1.嬉笑轻侮的表情。
戏墨 xì/hū mò1.犹戏笔。
戏嫚 xì/hū màn/mān1.见"戏慢"。
戏渎 xì/hū dú/dòu1.戏侮亵渎。
戏院 xì/hū yuàn1.剧场。
戏水 xì/hū shuǐ1.在水上嬉戏。
戏怠 xì/hū dài1.逸乐怠惰。
戏阳 xì/hū yáng1.复姓。春秋卫国有戏阳速。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戏娱 xì/hū yú1.游戏娱乐。
戏本 xì/hū běn1.戏曲剧本的旧称。
戏玩 xì/hū wán1.游戏玩乐。 2.指游戏的用具。
戏码 xì/hū mǎ1.戏曲演出的节目。
戏场 xì/hū cháng/chǎng1.表演杂技﹑戏曲的场所。
戏谑 xì/hū xuè打趣;开玩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新房里充满戏谑的笑声。
本子 戏本子 xì běn zi1.旧称戏曲剧本。
戏面 xì/hū miàn1.假面具。
马台 戏马台 xì/hū mǎ tái/tāi1.古迹名。在江苏省铜山县南。即项羽凉马台。晋义熙中,刘裕曾大会宾客赋诗于此。 2.古迹名。在河北临漳县西。又名阅马台。后赵石虎所筑。虎从台上施放响箭,作为军骑出入的信号。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浊漳水》。 3.古迹名。在江苏省江都县。台下有路,名玉钩斜,是隋代埋葬宫女的地方。见《嘉庆一统志.扬州府二》。
戏曲 xì qǔ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以及人物扮演等因素的综合艺术。以唱做念打为表现手段。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脚色行当扮演,各脚色行当各有不同的表演程式。音乐体式有联曲体和板腔体,或兼用两者。渊源于秦汉的百戏。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是最早的成熟的戏曲形式。明代有昆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大声腔,清代各地方戏曲剧种广泛产生。据1985年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三百三十五种。
戏楼 xì/hū lóu1.表演杂技戏曲的楼台。

戏的二字词语

謿 鸿

戏的三字词语

剧性 本子 马台 提调 五禽 报子 出儿 铁石 园子 莱衣 斑衣 蚂蚁 折子 匣子 馆子

戏的四字成语

剧服装 文子弟 鸿堂帖 彩娱亲 蝶游蜂

其他字的组词

⼋组词 厷组词 囘组词 妖组词 皂组词 芜组词 垃组词 抵组词 昔组词 荒组词 莱组词 傀组词 奢组词 酝组词 插组词 蛙组词 模组词 㩵组词 㹛组词 馪组词 齈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