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的组词

戏常见的组词有:戏台,戏渎,戏评,戏杀,戏班,戏楼,戏责,戏战,戏德,戏园子,戏笑,戏衫,戏歌,戏馆,戏照,戏阳,戏莱衣,戏尘,戏禽,戏剧服装,戏曲,戏招,戏目,戏路,戏鸿,戏文子弟,戏彩,戏园,戏耍,戏单

词语 解释
戏台 xì/hū tái/tāi1.舞台,供演出用的台。
戏渎 xì/hū dú/dòu1.戏侮亵渎。
戏评 xì/hū píng1.对戏剧文学创作或戏剧表演进行评论的文章。
戏杀 xì/hū shā1.谓相戏误伤而致死。唐代法律规定戏杀罪轻于斗杀,明清皆以斗杀论,至光绪末年又减轻论处。
戏班 xìbān1.旧称戏曲剧团。也叫“戏班子”。
戏楼 xì/hū lóu1.表演杂技戏曲的楼台。
戏责 xì/hū zé/zhài1.赌债。
戏战 xì/hū zhàn1.虚与应战。
戏德 xì/hū dé1.演戏者的职业道德。
园子 戏园子 xì/hū yuán zǐ1.见"戏园"。
戏笑 xì/hū xiào1.玩笑;嬉笑。 2.讥笑。
戏衫 xì/hū shān1.即戏衣。
戏歌 xì gē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戏馆 xì/hū guǎn1.剧场的旧称。
戏照 xì/hū zhào1.穿戏装拍摄的照片。
戏阳 xì/hū yáng1.复姓。春秋卫国有戏阳速。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莱衣 戏莱衣 xì/hū lái yī/yì1.原谓春秋末楚国老莱子穿五色斑斓之衣,扮小儿之状以娱双亲。后作为孝养父母之典。
戏尘 xì/hū chén1.谓儿戏。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晩必归餉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戏禽 xì/hū qín1.见"戏五禽"。
剧服装 戏剧服装 xì jù fú zhuāng塑造角色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用以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情境等。在中国戏曲中习称“行头”。
戏曲 xì qǔ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以及人物扮演等因素的综合艺术。以唱做念打为表现手段。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脚色行当扮演,各脚色行当各有不同的表演程式。音乐体式有联曲体和板腔体,或兼用两者。渊源于秦汉的百戏。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是最早的成熟的戏曲形式。明代有昆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大声腔,清代各地方戏曲剧种广泛产生。据1985年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三百三十五种。
戏招 xì/hū zhāo1.戏剧的演出广告。
戏目 xì/hū mù1.戏剧演出的节目;戏剧的名称。
戏路 xì/hū lù1. 演员可以饰演的角色范围。
鸿 戏鸿 xì/hū hóng1.见"戏鸿堂帖"。
文子弟 戏文子弟 xì/hū wén zǐ dì/tì/tuí1.旧称戏曲演员。
戏彩 xì/hū cǎi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啼"。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
戏园 xì/hū yuán1.亦称"戏园子"。 2.旧时称专供演出戏曲的场所。
戏耍 xì/hū shuǎ1.玩耍。 2.捉弄轻侮。
戏单 xì/hū dān/shàn/chán1.开列剧目和演员姓名的单子。

戏的二字词语

鸿 謿

戏的三字词语

园子 莱衣 铁石 五禽 班子 报子 马台 台子 本子 剧性 匣子 斑衣 馆子

戏的四字成语

剧服装 文子弟 蝶游蜂 彩娱亲 弄参军

其他字的组词

乤组词 央组词 列组词 姆组词 咱组词 饵组词 恳组词 耽组词 胶组词 钳组词 椎组词 禁组词 蒙组词 辟组词 貛组词 靂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