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的拼音、解释、组词
隔的基本解释:
1 遮断:~开。~离。~绝。~断。阻~。
2 相去有一段距离:~壁。~年。~行(háng )。~岸观火(喻见人遇到困难,漠不关心,采取观望或看热闹的态度)。~墙有耳。
3 思想感情有距离:~阂。~膜。~心。
隔的笔顺/笔顺名
㇌,丨,一,丨,𠃍,一,丨,㇆,丶,ノ,一,丨
横撇弯钩,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折钩,点,撇,横,竖
-
1 ㇌
横撇弯钩
-
2 丨
竖
-
3 一
横
-
4 丨
竖
-
5 𠃍
横折
-
6 一
横
-
7 丨
竖
-
8 ㇆
横折钩
-
9 丶
点
-
10 ノ
撇
-
11 一
横
-
12 丨
竖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遮断、阻塞。如:「阻隔」、「分隔」、「间隔」。
2. 距离。如:「相隔千里」、「小明和小华的座位隔了三个桌子远。」
3. 使分离、使有障碍。如:「隔离」、「隔开」、「隔间」。
4. 经过。如:「隔日」、「隔夜」。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分开、阻绝。【例】阻隔、分隔、隔离
2. 距离、相间。【例】相隔千里、事隔多年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遮断、阻塞。《说文解字.阜部》:「隔,塞也。」如:「阻隔」、「分隔」。《后汉书.卷三三.郑弘传》:「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闲。」
2. 距离、间隔。如:「相隔千里」、「隔两天再说吧!」。《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唐.李商隐〈无题〉诗:「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3. 改变、变异。《续汉书志.第二三.郡国志五》赞曰:「称号迁隔,封割纠纷。」
详细解释
隔[gé]
〈动〉
【本义】:阻隔、遮断
【造字法】:形声。从阜,鬲( gé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
1 同本义 ([En.] separate;impede;cut off;partition)
【引】
1 《说文》:隔,障也。
2 《文选·张衡·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3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例】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2 间隔;距离 ([En.] at a distance from;after or at an interval of)
【引】
1 《红楼梦》: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
【例】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3 隔绝;断绝 ([En.] block up;isolate)
【引】
1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4 不相合 ([En.] not conform to)
【引】
1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
5 抑制 ([En.] restrain)
【引】
1 《齐民要术》引《广志》: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
6 别离 ([En.] leave)。
【例】
如:隔违(分别;离别)
7 通“击”( jī)。打,敲打 ([En.] beat)
【引】
1 《汉书·扬雄传下》: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
隔[gé]
〈名〉
1 界限 ([En.] limit;demarcation line)
【引】
1 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
2 格子 ([En.] window lattice)
【引】
1 《儒林外史》: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
3 通“膈”。膈膜 ([En.] diaphragm)
【引】
1 《管子·水地》:脾生隔,肺生骨。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障也。从𨸏鬲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障也。从鬲聲。古覈切
注解
『从,鬲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为形旁,【鬲】为声旁。
【隔】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鬲聲』,即形声字中【鬲】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古覈』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隔】字本义为阻隔、遮断。
【隔】字造字法为形声:从阝、鬲声。
【隔】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阝 鬲”。
【隔】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四, 𨸏部, 现代部首为阝, 笔画为12画。
【隔】字异体字:膈 融 。
《说文解字》注解
(隔)塞也。塞先代切。各本作障。今依西京賦注所引作塞也。與土部塞隔也爲轉注。廣韵亦曰。塞也。西京賦曰。隴坻之隘。隔閡華戎。从。鬲聲。古覈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