丌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qí,jī 部首 笔画3 字形上下 五行 五笔:GJK

丌的基本解释:

1 古同“其”。

2 姓。

丌的笔顺/笔顺名

一,ノ,丨

横,撇,竖

  • 修订版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底座,用以托物的器具。《说文解字.丌部》:「丌,下基也。荐物之丌,象形。」如「典」、「畀」、「巽」等字下半部皆为此字。

2. 姓。如唐代有丌士能。

详细解释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集韻】居之切,音姬。【說文】下基也,薦物之具。象形。

又【集韻】其古作丌。註詳八部六畫。

又姓。唐丌實,丌士能。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象形』,指该字为象形字 。

【丌】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讀若箕同』,即与【箕】字同音。反切注音:『居之』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丌】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一 丨”。

【丌】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五, 丌部, 现代部首为一, 笔画为3画。

【丌】字异体字:其。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下基也。薦物之丌。象形。凡丌之屬皆从丌。讀若箕同。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下基也。薦物之丌。象形。凡丌之屬皆从丌。讀若箕同。居之切

注解

『象形』,指该字为象形字 。

【丌】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讀若箕同』,即与【箕】字同音。反切注音:『居之』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丌】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一 丨”。

【丌】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五, 丌部, 现代部首为一, 笔画为3画。

【丌】字异体字:其。

《说文解字》注解

(丌)下基也。字亦作六。古多用爲今渠之切之其。墨子書其字多作六。六與?同也。荐物之丌。象形。平而有足。可以薦物。凡丌之屬皆从丌。讀若箕同。居之切。一部。

丌字组词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