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的拼音、解释、组词

拼音:cì 部首 笔画6 字形左右 五行 五笔:UQWY

次的基本解释:

1 第二:~日。~子。~等。~要。

2 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

3 等第,顺序:~第。~序。名~。

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

5 中间:胸~。

6 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

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

8 姓。

次的笔顺/笔顺名

丶,㇀,ノ,乛,ノ,㇏

点,提,撇,横撇/横钩,撇,捺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第二的,排序紧接在后的。如:「次日」、「次年」、「次子」。

2. 等级较差的。如:「次等」、「次货」、「次级品」。

3. 等第、顺序。如:「名次」、「次第」、「层次」、「次序」。

4. 旅途中暂居的处所。如:「旅次」、「客次」。

5. 量词。用于计算动作回数的单位。如:「初次尝试」、「第三次段考」。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第二的、下一个。【例】次子、次年、其次

2. 较差的、较不重要的。【例】次货、次级、次要

3. 等第、顺序。【例】席次、年次、名次

4. 外出居住的地方、所在。【例】客次、旅次、舟次

5. 中间。【例】胸次

6. 量词。计算动作回数的单位。【例】初次尝试、第三次段考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品质较差的。如:「次货」、「次品」、「次车」。

2. 第二的、副的。如:「次子」、「次年」、「次媳」、「次日」。《镜花缘》第四○回:「走有半年之久,于次岁六月到了岭南。」

3. 等第、顺序。如:「次第」、「依次排列」、「席次」、「班次」、「名次」。

4. 行列、队伍。《左传.桓公十三年》:「及鄢,乱次以济,遂无次,且不设备。」《国语.晋语三》:「失次犯令,死。」三国吴.韦昭.注:「次,行列也。」

5. 官职、职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敬共朝夕,恪居官次。」晋.桓温〈上疏废殷浩〉:「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职次。」

6. 外出居住的地方、处所。如:「客次」、「舟次」。

7. 中、间。《庄子.田子方》:「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

8. 量词。计算动作回数的单位。如:「第三次段考」、「初次尝试」。《水浒传》第一○回:「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

9. 在前项之后。《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10. 依序编排。《吕氏春秋.季冬纪.季冬》:「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

11. 临时驻扎或止宿。《楚辞.屈原.离骚》:「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左传.僖公四年》:「师进,次于陉。」

12. 至、及。《文选.潘岳.金谷集作诗》:「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

13. 参见「次且」条。

详细解释

次[cì]

〈动〉

【本义】:临时驻扎和住宿

【造字法】:形声。从欠,二声。

1 同本义 ([En.] stop)

【引】

1 次,舍也。——《礼记·檀弓上》注

2 《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 郑, 次于 鱼陵。

3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泰伯素服郊次。

4 《书·泰誓中》:王次于 河朔。

2 指行军在一处停留三宿以上 ([En.] stay for more than three days)

【引】

1 《资治通鉴》: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例】

又如:次止(驻止;止宿)

次[cì]

〈形〉

1 第二,居其次 ([En.] the next in order;the second)

【引】

1 《孙子·谋攻》: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例】

又如:次从(然后;接着);次后(以后;续后);次早(第二天早上)

2 副,贰 ([En.] second;vice)。

【例】

如:次车(副车);次介(副使);次相(副丞相)

3 属于质量差的 ([En.] subquality)。

【例】

如:次品

次[cì]

〈名〉

1 顺序,等第 ([En.] sequence;order)

【引】

1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2 《资治通鉴》: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例】

又如:二次曲线;次序(依次排列的顺序);次第(顺序,次序)

2 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 ([En.] order)。

【例】

如:圆锥是二次曲线

3 ([En.] 量词)∶表示行动的回数 ([En.] times)

【引】

1 《徐霞客游记》: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例】

又如:我回去过三次;一次就借了五十块钱

4 旅行时停留的处所 ([En.] stopover)。

【例】

如:旅次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不前,不精也。从欠二聲。𠕞:古文次。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不前,不精也。从欠二聲。,古文次。七四切〖注〗、,亦古文次。

注解

『从欠,二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欠】为形旁,【二】为声旁。

【次】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二聲』,即形声字中【二】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七四』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次】字本义为临时驻扎和住宿。

【次】字造字法为形声:从欠、冫声。

【次】字字形结构为左右, 可拆字为“冫 欠”。

【次】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八, 欠部, 现代部首为欠, 笔画为6画。

【次】字异体字: 。

《说文解字》注解

(次)不前不精也。前當作歬。不歬不精皆居次之意也。从欠。二聲。當作从二、从欠。从二故爲次。七四切。古音在十二部。讀如漆。是以魯漆室之女、或作次室。周禮巾車軟字、杜子春讀爲桼也。

()古文次。葢象相次形。

次字组词

对官 氯酸 更多

其他网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