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的拼音、解释、组词
笙的基本解释:
1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
笙的笔顺/笔顺名
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一,丨,一
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横,竖,横
-
1 ノ
撇
-
2 一
横
-
3 丶
点
-
4 ノ
撇
-
5 一
横
-
6 丶
点
-
7 ノ
撇
-
8 一
横
-
9 一
横
-
10 丨
竖
-
11 一
横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以一组长短不同的管排列瓠中所制成的乐器,用口吹奏。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乐器名。属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时以口接触吹管,分别以指按簧管控制音色,吹气发声。【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南唐.李璟(ㄐㄧㄥˇ)〈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词)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乐器名,吹管乐器。源自中国的簧管乐器。用十三至十七根装有簧片的竹管和一根吹气管,装在一个锅形的底座上制成。演奏时以口接于吹管,分别以指按簧管,吹之发声。能奏和声,吹气及吸气皆能发声,其音色清晰透亮。今常用的高音笙多为三十六簧,常用于独奏与合奏。目前还有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多用于合奏。
2. 古代东方之乐。《周礼.春官.眡瞭》:「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汉.郑玄.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清.孙诒让.正义:「东方之乐,与乐器之笙物异,而取义于生则同也。」
3. 竹簟。汉.扬雄《方言》卷五:「簟,宋、魏之间谓之笙。」晋.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盛于筒中。」李善注引刘逵曰:「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详细解释
笙[shēng]
〈名〉
【本义】:簧管乐器
【造字法】:形声。从竹,生声。
【引】
1 《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2 《尔雅》: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3 《风俗通》:笙长四尺。
4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5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例】
又如:笙弄(弄笙);笙簧(簧管乐器);笙咽(笙的音质失调);笙竽(笙和竽);笙匏(笙和匏);笙筑(笙和筑);笙暖(对笙簧加热,使音质清亮);笙籁(笙和籁。古管乐器);笙镛(亦作“笙庸”。古乐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