籣的拼音、解释、组词
籣的基本解释:
1 古代盛弩箭的器具。
籣的笔顺/笔顺名
ノ,一,丶,ノ,一,丶,𠃍,一,一,丨,丨,㇆,一,一,一,丨,𠃍,丶,ノ,一,丨,ノ,丶
撇,横,点,撇,横,点,横折,横,横,竖,竖,横折钩,横,横,横,竖,横折,点,撇,横,竖,撇,点
-
1 ノ
撇
-
2 一
横
-
3 丶
点
-
4 ノ
撇
-
5 一
横
-
6 丶
点
-
7 𠃍
横折
-
8 一
横
-
9 一
横
-
10 丨
竖
-
11 丨
竖
-
12 ㇆
横折钩
-
13 一
横
-
14 一
横
-
15 一
横
-
16 丨
竖
-
17 𠃍
横折
-
18 丶
点
-
19 ノ
撇
-
20 一
横
-
21 丨
竖
-
22 ノ
撇
-
23 丶
点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装弓箭的袋子。《说文解字.竹部》:「籣,所以盛弩矢,人所负也。」《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被甲鞮鞪,抱弩负籣。」唐.颜师古.注:「籣,盛弩矢者也,其形如木桶。」
详细解释
籣
韊 lán
〈名〉
古代盛弩矢的一种器具 (【英】:a case for a bow and arrows)
【引】
1 《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负籣夫为公子先引。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从竹闌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从竹闌聲。洛干切
注解
『从竹,闌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竹】为形旁,【闌】为声旁。
【籣】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闌聲』,即形声字中【闌】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洛干』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籣】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竹 闌”。
【籣】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五, 竹部, 现代部首为竹, 笔画为23画。
【籣】字异体字:䪍。
《说文解字》注解
(籣)所㠯盛弩矢。人所負也。信陵君列傳曰。平原君負韊矢。韊卽籣字。字林作韊。玉篇作䪍。索隱曰。如今之胡鹿而短。胡鹿、廣韵作弧簶。箭室也。按西京、吳都、魏都賦皆云蘭錡。劉逵曰。受他兵曰蘭。受弩曰錡。蘭字皆當从竹。从竹。闌聲。洛干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