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谏的拼音、解释、组词

大谏的简介:

dà jiàn
1.竭力规劝。 2.古代官名﹐掌谏诤。 3.唐宋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极力规劝。《诗经.大雅.板》:「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2. 职官名。旧时掌谏诤。《管子.小匡》:「故使鲍叔牙为大谏,王子城父为将。」唐.尹知章.注:「所以谏正君。」

大谏》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言辞激烈、旨在劝谏君主改正错误的政治行为。在古代中国,谏臣通过上书或直接进谏的方式,指出皇帝的过失和政策上的不当之处,以期望能够得到采纳并加以改正,从而达到治国利民的目的。这体现了古人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一种追求。

详细解释

  • 性质:《大谏》是一种更为严肃、严厉的谏言形式,通常用于处理那些关乎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
  • 目标:主要是为了纠正君主或朝政中的重大错误,或者提议实施重大的改革措施。
  • 方式:谏臣可能通过直接进宫面圣、上书奏章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造句

  1. 历史上许多贤臣曾通过《大谏》的方式直言进谏,为民请命。
  2. 淳于髡以《大谏》之术,成功劝说齐威王采纳改革措施,使国家更加富强。
  3. 在今天的企业管理中,类似《大谏》的批评与建议同样重要,可以促进组织的进步和发展。
  4. 虽然《大谏》可能带来一时的不快,但长远来看它有助于避免更大的错误和损失。
  5. 作为领导者,我们也应当虚心接受来自下属或他人的《大谏》,以此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

分词解释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厅。~政。~气候。夜郎自~。~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局。~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老~。6 敬辞:~作。~名。~手笔。7 时间更远:~前年。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概。~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