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的拼音、解释、组词
瓣的基本解释:
1 组成花冠的各片:花~。
2 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片状物:豆~儿。蒜~儿。
3 物体破裂分成的部分。
4 量词。
瓣的笔顺/笔顺名
丶,一,丶,ノ,一,一,ノ,ノ,ノ,し,丶,㇏,丶,一,丶,ノ,一,一,丨
点,横,点,撇,横,横,撇,撇,撇,竖提,点,捺,点,横,点,撇,横,横,竖
-
1 丶
点
-
2 一
横
-
3 丶
点
-
4 ノ
撇
-
5 一
横
-
6 一
横
-
7 ノ
撇
-
8 ノ
撇
-
9 ノ
撇
-
10 し
竖提
-
11 丶
点
-
12 ㇏
捺
-
13 丶
点
-
14 一
横
-
15 丶
点
-
16 ノ
撇
-
17 一
横
-
18 一
横
-
19 丨
竖
- 小字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小字典》
1. 组成花朵的各小片。如:「花瓣」、「梅花有五瓣」。
2. 瓜果中自然分隔成瓣形的部分。如:「蒜瓣」、「橘瓣」、「柚子瓣」。
3. 瓣膜:在血管与心脏间、心耳与心室间及静脉中的膜质瓣,关闭时可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作单向流动。
4. 量词:①计算花瓣、叶片或水果、球茎等所分成小块的单位。如:「这个橘子一共有十二瓣。」②计算物件成为瓣状或破碎后的部分的单位。如:「将苹果切成四瓣。」、「这瓷瓶被摔成好几瓣。」
解释-来源《简编版》
1. 瓜果或球茎等中有薄膜隔开,或可依其纹理分开的部分。【例】橘瓣、蒜瓣、柚瓣
2. 花片。【例】花瓣
3. 瓣膜的简称。【例】三尖瓣
4. 量词:(1) 计算花瓣、叶片或水果、球茎等所分成小块的单位。【例】这个橘子一共有十二瓣。 (2) 计算物件成为瓣状或破碎后的部分的单位。【例】这瓷瓶被摔成好几瓣。
解释-来源《修订版》
1. 瓜类的种子。《说文解字.瓜部》:「瓣,瓜中实也。」晋.傅玄〈瓜赋〉:「细肌密理,多瓤少瓣。」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徐光)从人乞瓜,其主勿与。便从索瓣,杖地种之。」
2. 瓜果或球茎等中有薄膜隔开或可依其纹理分开的部分。如:「橘瓣」、「蒜瓣」。
3. 花片。如:「花瓣」。《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他也不晓得黄州菊花落瓣,也怪他不得!」
4. 瓣膜的简称。如:「三尖瓣」。
5. 量词:(1)计算花瓣、叶片或水果、球茎等所分成小块的单位。如:「这个橘子一共有十二瓣。」(2)计算物件成为瓣状或破碎后的部分的单位。如:「将苹果切成四瓣。」、「这瓷瓶被摔成好几瓣。」
详细解释
瓣[bàn]
〈名〉
【本义】:瓜类的籽
【造字法】:形声。从瓜,辡( biǎn)声。
1 同本义 ([En.] melon seeds)
【引】
1 《说文》:瓣,瓜中实也。
2 《尔雅》:瓠栖瓣。 按,今曰瓜子仁。
3 南朝宋· 谢惠连《祭古冢文》:水中有甘蔗,及梅李核瓜瓣。
2 瓜果的分瓤 ([En.] pulp)
【引】
1 元稹《贬江陵途中寄乐天》:朱橘香苞数瓣分。
【例】
又如:橘瓣,瓜瓣
3 组成花冠的各片 ([En.] petal)。
【例】
如:花瓣
4 植物的种子、果实或球茎可以分开的片状物 ([En.] segment)
【引】
1 《红楼梦》: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例】
又如:豆瓣;蒜瓣
5 物体自然地分成或破碎后分成的部分 ([En.] section)。
【例】
如:七棱八瓣;摔成几瓣
瓣[bàn]
〈量〉
用于花瓣、叶片或种子、果实、球茎分开的小块儿 (【英】:segment)
【引】
1 《格物粗谈》:种柳,先于土坑中置蒜一瓣,甘草一寸,永不生虫。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蒲莧切【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辦。【說文】瓜中實。【徐曰】瓜也。一名瓠犀也。【廣韻】瓜瓠瓣也。【增韻】瓜之觚也。【爾雅·釋草】瓠棲瓣。【註】瓠中瓣也。【疏】瓣,瓠中瓣也。一名瓠棲,人之齒美者似之。【謝惠連·祭古冢文】及梅李核瓜瓣。
又果瓣。【仙傳拾遺】羅公遠取柑嗅之,後明皇取食,千餘枚皆缺一瓣。
又【集韻】【韻會】薄閑切【正韻】蒲閑切,辦平聲。
又【集韻】匹見切,音片。義同。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从瓜,辡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瓜】为形旁,【辡】为声旁。
【瓣】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辡聲』,即形声字中【辡】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蒲莧』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瓣】字本义为瓜类的籽。
【瓣】字造字法为形声:从瓜、辛声。
【瓣】字字形结构为左中右, 可拆字为“辛 辛”。
【瓣】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七, 瓜部, 现代部首为瓜, 笔画为19画。
【瓣】字异体字:分。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瓜中實。从瓜辡聲。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瓜中實。从瓜辡聲。蒲莧切
注解
『从瓜,辡聲』,指该字为形声字 ,【瓜】为形旁,【辡】为声旁。
【瓣】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辡聲』,即形声字中【辡】是声旁,一般为上古造字时读音。反切注音:『蒲莧』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瓣】字本义为瓜类的籽。
【瓣】字造字法为形声:从瓜、辛声。
【瓣】字字形结构为左中右, 可拆字为“辛 辛”。
【瓣】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七, 瓜部, 现代部首为瓜, 笔画为19画。
【瓣】字异体字:分。
《说文解字》注解
(瓣)瓜中實也。衛風:齒如瓠棲。釋草及毛傳曰:瓠棲,瓠瓣也。瓜中之實曰瓣,實中之可食者當曰人,如桃杏之人。从瓜辡聲。蒲莧切。古音葢在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