亣的拼音、解释、组词
亣的基本解释:
1 古同“大”。
亣的笔顺/笔顺名
丶,一,ノ,丨
点,横,撇,竖
-
1 丶
点
-
2 一
横
-
3 ノ
撇
-
4 丨
竖
- 详细解释
- 康熙字典
- 说文解字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原文
【唐韻】他達切,音闥。【說文長箋】原本亣,佗蓋切,與大字徒蓋切本作一字異傍,居上爲大,處下爲亣。徐氏謬讀蓋爲盇,又改作佗達切,而歸之入聲,誤矣。
解释-来源《康熙字典》注解
【亣】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他達』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籒文”,指秦统一六国前所用的文字,亦称之为大篆。据传籀文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亣】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丶 丌”。
【亣】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 大部, 现代部首为亠, 笔画为4画。
【亣】字异体字:大。
《说文解字》许慎原文
籒文亣,改古文。亦象人形。凡亣之屬皆从亣。
《说文解字》大徐本原文
籒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凡亣之屬皆从亣。他達切
注解
【亣】字《说文解字》读音解析:反切注音:『他達』切。注:许慎《说文解字》原稿不含反切注音,现存切韵多为北宋徐铉引注《唐韵》反切所加。
“籒文”,指秦统一六国前所用的文字,亦称之为大篆。据传籀文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
“古文”,指战国时期秦以外的六国文字。
【亣】字字形结构为上下, 可拆字为“丶 丌”。
【亣】字收录于《说文解字》卷十, 大部, 现代部首为亠, 笔画为4画。
【亣】字异体字:大。
《说文解字》注解
(亣)籒文。改古文。謂古文作、籒文乃改作也。本是一字。而凡字偏旁或从古、或从籒不一。許爲字書乃不得不析爲二部。猶人儿本一字、必析爲二部也。顧野王玉篇乃用隷法合二部爲一部。遂使古籒之分不可攷矣。亦象人形。亦者、亦古文也。象人形。此亦象人形。其字同、則其音同也。而大徐云徒葢切、他達切。分別殊誤。古去入不分。凡今去聲之字、古皆入聲。大讀入聲者、今惟有會稽大末縣。獨存古語耳。實則凡大皆可入。非古文去、籒文入之謂。凡之屬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