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陀岭驿楼

作者:李德裕唐代

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
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分类: 闺妇 愁思

作者李德裕简介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盘陀岭驿楼》是唐代诗人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嵩少心期杳莫攀,
好山聊复一开颜。
明朝便是南荒路,
更上层楼望故关。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盘陀岭驿楼的所见所感。诗人登上驿楼,远望嵩山,心中充满向往之情,但又觉得这座高山似乎遥不可及,难以攀登。然而,美景使他的心情稍有开朗,他感到这座山是如此美好,只需稍作欣赏,就能带来一丝愉悦。他认为明天将要启程,前往南方的荒凉之地,而这里的美景已经足够让他心满意足。最后,他决定再登高楼,远望离开的故乡。

赏析:
《盘陀岭驿楼》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首句“嵩少心期杳莫攀”,以嵩山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大目标的向往,但又感到难以达到的无奈。接着,“好山聊复一开颜”,诗人在山的美景中找到了一丝慰藉,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第三句“明朝便是南荒路”,明天将要启程,投身于南方的荒凉之地,这里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辛劳和困苦。最后一句“更上层楼望故关”,表达了诗人对离开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远方的向往。

整首诗以嵩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高峻和美丽,抒发了诗人对远大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诗词以简练的语句、朴素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感悟。同时,诗人通过山水的对比,凸显了人生的离别和辛劳,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pán tuó lǐng yì lóu
盘陀岭驿楼

sōng shǎo xīn qī yǎo mò pān, hǎo shān liáo fù yī kāi yán.
嵩少心期杳莫攀,好山聊复一开颜。
míng cháo biàn shì nán huāng lù, gèng shàng céng lóu wàng gù guān.
明朝便是南荒路,更上层楼望故关。

你可能还喜欢李德裕的诗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流杯亭 忆平泉杂咏·忆晚眺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二猿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芳荪 仆射相公偶话于故集贤张学士厅写得德裕…献此诗 送张中丞入台从事 重忆山居六首·罗浮山(番禺连帅所遗) 忆平泉杂咏·忆辛夷(余赴金陵日,辛夷欲开)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赠奉律上人(律公精于维摩经)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青田胎化鹤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山桂(此花紫色,英藻繁缛)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近腊对雪有怀林居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一首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白鹭鹚 谪岭南道中作 早秋龙兴寺江亭闲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宜春作) 无题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思山居一十首·忆葛胜木禅床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灵迹…旧馆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一作和王播游故居感旧)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忆平泉杂咏·忆春雨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自叙(非尚子遍游五岳)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 雨后净望河西连山怆然成咏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忆平泉山居,赠沈吏部一首(中书作) 东郡怀古二首·王京兆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