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作者:岑参唐代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分类:

作者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感遇》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诗词的中文译文:
北山上有芬芳的杜梨树,花朵正盛开。
还未来得及采摘,秋风突然吹来,将其摧毁。
你可曾见过高耸云霄的青松,即使秋风再怎样无能为力。
四季常保持青翠的颜色,可怜的杜梨却不为人所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山上美丽的杜梨花遭遇不幸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而无常的感叹和怜悯之情。

诗中的北山杜梨花象征着美丽和希望,它们正怒放着芬芳的花朵。然而,正当诗人期待去采摘这些美丽的花朵时,突然间秋风吹来,将花朵吹散,终结了它们的生命。这种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诗人感到惊讶和悲伤。

接着,诗人提到了拂云百丈的青松柯,表达了青松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即使秋风再怎样凶猛,青松也能够顶住风雨,不为所动。与杜梨花相比,青松展现了坚强与持久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对杜梨花的怜悯之情。诗人说四季中杜梨花一直保持着青翠的颜色,但人们却不了解它的美丽。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美好事物被忽视和遗忘的感叹,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总的来说,《感遇》通过对北山上杜梨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性的感叹和怜悯之情。诗人通过对比青松与杜梨花的命运,展示了坚韧与短暂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gǎn yù
感遇

běi shān yǒu fāng dù, mǐ mǐ huā zhèng fā.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wèi jí dé cǎi zhī, qiū fēng hū chuī shā.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jūn bú jiàn fú yún bǎi zhàng qīng sōng kē, zòng shǐ qiū fēng wú nài hé.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sì shí cháng zuò qīng dài sè, kě lián dù huā bù xiāng shí.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