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作者:苏辙宋代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分类:

作者苏辙简介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后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诗意:
这首诗以对话形式,描绘了苏辙与子瞻、陶渊明的交流。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后代子孙的忧虑以及对传统家风的关注。同时,通过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诗人表达了对先人智慧的敬仰和追随。

赏析:
这首诗以苏辙与子瞻、陶渊明之间的对话为主线,以对家国的思念和对家风的忧虑为主题,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传统价值的关注。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归属感和思念之情。故山虽然回到了,但昔日的遗老已经不再,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伤感。

其次,诗人关注家风的传承和后代子孙的命运。诗中提到诗人是否能够继承家风尚未确定,后代子孙的未来命运也让诗人感到担忧。

接着,诗人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来表达对先人智慧的敬仰和追随。诗中提到老翁(指陶渊明)曾经写过泥土干涸的诗句,而现在冬天却涌现出泉水,瓶瓮中的水源络绎不绝。这种景象让诗人相信陶渊明的智慧是可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先人为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推崇。诗人认为,从自己的先人的游历中,怎么可能不听闻到这些道理呢?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来指引后代子孙的成长。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故乡、家风和传统智慧的思考和关怀,展现了苏辙对传统价值的追求和对后代子孙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hé zi zhān hé táo yuān míng zá shī shí yī shǒu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

gù shān zòng dé guī, wú fù xī yí lǎo.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jiā fēng zhī zài fǒu, hòu shēng kǒng nán bǎo.
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
shì wén lǎo wēng quán, céng zuò ní tǔ zào.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qióng dōng hū yǒng yì, luò yì píng wèng zǎo.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cǐ wēng zhōng kě xìn, míng yuè gěng huái bào.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cóng wǒ xiān rén yóu, ān dé bù wén dào.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