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禅寺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作者苏辙简介
《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禅寺》是苏辙在宋代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辙游历太山时参观禅寺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末法衰微的忧虑。
诗的开头,山蹊宽阔,足够容纳车箱,深入其中可以得到收获。这里借山蹊的意象,暗示了一种修行的道路。
接着描绘了一座古寺依山而建,与周围的山峰互相致意。此处通过山峰与寺庙的互动,表达了寺庙与自然融合的景象,具有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
下一段描述了樵夫和苏辙一同走进寺庙,看到草木凋零、佛事冷落的情景。这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佛教衰落的现实。这种草木凋零的景象与佛事的萧瑟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然后是苏辙与居住在寺庙中的僧人、麋鹿的相遇。诗中表达了苏辙作为访客的羞涩与僧人的羞涩相呼应,展现了人与自然、文化的交汇点。
接着提到了寺庙中的两座碑,面对风雨依然屹立,象征着法则的存在。八分存法则表示法则完整无缺,不容侵犯。
下一段回顾了历史,提到了唐代义靖师(指玄奘)万里西行至西域取得华严经,并亲自翻译回来的壮举。这表达了对佛教文化传承的敬仰和推崇。
之后,诗中提到了石室中保存着遗文,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表达了佛教教义的广阔和普及性。
接下来,诗人提到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这里变化浩难名指的是世间万物瞬息万变,难以被凡人所称道。丹青画京邑表示即使通过绘画表现城市的美丽,也无法完全展现它的真实。
最后一句"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表达了诗人对末法衰微的忧虑。粲然共一理指的是佛教的教义,而眩晃莫能识表示这种教义的深奥和超越凡俗的性质。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末法时代的悲伤和无奈,认为这种衰微只能使真正的修行者感到悲痛。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景仰和对末法衰微的忧虑。同时,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历史故事的对比和象征,营造了一种静谧、凄凉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文化的思考和感悟。
yóu tài shān sì shǒu qí èr sì chán sì
游太山四首其二四禅寺
shān qī róng chē xiāng, shēn rù suì yǒu de.
山蹊容车箱,深入遂有得。
gǔ sì yī yán gēn, lián fēng zhuǎn xiāng yī.
古寺依岩根,连峰转相揖。
qiáo sū cǎo mù jǐn, fó shì yì xiāo sè.
樵苏草木尽,佛事亦萧瑟。
jū sēng mí lù rén, duì kè dàn xiū sè.
居僧麋鹿人,对客但羞涩。
shuāng bēi lì fēng yǔ, bā fēn cún fǎ zé.
双碑立风雨,八分存法则。
yún xī yì jìng shī, wàn lǐ qióng xī yù.
云昔义靖师,万里穷西域。
huá yán jù duō zhǐ, guī lái shǒu qīn yì.
华严具多纸,归来手亲译。
tuì gǔ yǎn wèi yí, zhì jīn cún shí shì.
蜕骨俨未移,至今存石室。
yí wén jǐn fǎ jiè, guǎng dà bāo wàn yì.
遗文尽法界,广大包万亿。
biàn huà hào nán míng, dān qīng huà jīng yì.
变化浩难名,丹青画京邑。
càn rán gòng yī lǐ, xuàn huǎng mò néng shí.
粲然共一理,眩晃莫能识。
mò fǎ jiàn shuāi wēi, tú shǐ zhēn rén qì.
末法渐衰微,徒使真人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