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

作者:汪遵唐代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

分类:

作者汪遵简介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棠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询其因何事来京,遵答以来就贡。棠怒斥之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乎”?甚侮慢之。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诗词《燕台》为唐代诗人汪遵所作,描绘了燕台遗址上的景象。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礼仪使人感召贤才,名声传颂千古。高台依旧静静地面对着燕城。如今,荒凉寂寞,无人上台。春天来了,秋天又离去,草木依然繁茂。

诗意:
《燕台》以历史名城燕京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昔日辉煌荣耀的追忆和对现实情景的感慨。诗中提到“礼士招贤”,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诠释和对能人才士的期望。而燕台的高台依旧对着燕城,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仍在人们的记忆中存在。然而,现实中的燕台已经变得冷清荒凉,没有人再登上高台。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变迁无情的感叹。他用“春去秋来草自生”来表达人事如梦的感慨。

赏析:
《燕台》通过对燕京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社会风云的感慨。诗中的燕台象征着昔日的辉煌和繁荣,而如今的荒凉景象则是对过去辉煌的反衬。诗人运用“礼士招贤、高台对燕城”等手法,既表现了对过去的仰慕,又体现了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绪抒发真挚,描写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所带来的无奈和感慨。通过对燕台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词尽管表达了对辉煌过去的怀念,却又在流转的时光中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yàn tái
燕台

lǐ shì zhāo xián wàn gǔ míng, gāo tái yī jiù duì yàn chéng.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rú jīn jì mò wú rén shàng, chūn qù qiū lái cǎo zì shēng.
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