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课的拼音、解释、组词

吏课的简介:

lì kè
1.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 AI解释

词语“吏课”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官吏考核或考试的一种方式,多用于选拔和评价官员的能力与表现。考核的内容通常涉及行政事务、政策执行能力、道德品行等多方面。

造句

  1. 在古代,每年的腊月时节,朝廷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吏课,以考察官员一年来的政绩。
  2. 唐代对于新任官吏的吏课非常重视,通过考试选拔出最优秀的管理人才来治理地方事务。
  3. 范文正公在担任地方长官期间,对当地的吏课进行了全面改革,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
  4. 由于古代官员考核方式多样,其中“吏课”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反映了官员的专业能力与道德水平。
  5. 在历史上,一些朝代实行严格的吏课制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整个政府系统的治理效能。

需要注意的是,“吏课”作为一个较为专业且历史性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造句更多是为了帮助理解其在古代的含义及其可能的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1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治。官~。2 旧指小公务员:~员。胥~(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5 使交纳赋税:~税。~役。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