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副实的拼音、解释、组词
名不副实的简介:
副:相称,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空有虚名,不合实际。#语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有名无实」
2.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1>莽乃起事,上书言:「臣以元寿二年六月戊午仓卒之夜,以新都侯引入未央宫;庚申拜为大司马,充三公位;元始元年正月丙辰拜为太傅,赐号安汉公,备四辅官;今年四月甲子复拜为宰衡,位上公。臣莽伏自惟,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爵贵号尊官重,一身蒙大宠者五,诚非鄙臣所能堪。据元始三年,天下岁已复,官属宜皆置。《谷梁传》2>曰:『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臣愚以为,宰衡3>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4>,名实不副。臣莽无兼官之材,今圣朝既过误而用之,臣请御史刻宰衡印章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成,授臣莽,上太傅与大司马之印。」太后诏曰:「可。韨如相国,朕亲临授焉。」莽乃复以所益纳征钱千万,遗与长乐长御奉共养者。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汉.弥衡〈鹦鹉赋〉。 (2) 《谷梁传》:书名。战国谷梁赤所撰。晋范宁作集解,唐杨士勋为之疏,清钟文烝著谷梁补注。为春秋三传之一。 (3) 宰衡:伊尹为阿衡,周公为太宰。汉帝兼采伊尹、周公的称号,加王莽号为「宰衡」,位上公。后世沿用为宰相的通称。 (4) 印信:政府机关使用的印章。有印、关防、钤记、国玺、职章等类别。〔参考资料〕 汉.弥衡〈鹦鹉赋〉(据《文选.卷一三.赋.鸟兽上》引)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慜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3. 「名不副实」典源作「名实不副」。「名」指名声、名义,「实」指实际的情形,名和实如果一致,那就是「名副其实」,但是如果不能互相配合,那就是「名不副实」了。古人十分重视「名」、「实」的重要性,如《论语.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又言︰「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就是孔子强调要辨正名义,使名实相符,如此一来,做事才会成功。在所引典源《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中,王莽为了篡夺汉室,所以千方百计地为自己铺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马,先掌握朝中的实权。但是有实权,而无名义,容易遭人非议。所以他上书太后,认为自己身为宰相,统领朝廷百官,却没有象征身分的印信,显得名实不副,因此请太后授他宰相印章,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后来「名不副实」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空有虚名,不合实际。出现「名不副实」的书证如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
1. 外在的名与内在的事实不相符。【例】消费者购买预售屋时应慎选建筑商,以免被名不副实的广告花招所骗。
1. 空有虚名,不合实际。如:「这样做不是名不副实,徒惹是非吗?」魏.刘劭《人物志.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也作「名不符实」、「名不当实」。
《名不副实》详细解释
“名不副实”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具体来说,“名”指的是事物的名称或者名声;“不副”,即不符合;“实”,则是指实际情况、内容或事实。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听,但实际上却存在不足,或者是夸大其词,没有达到所宣称的效果的人或事。
该成语多用来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人们所获得的名声或标签与他们的实际表现或质量不符的情况,意在提醒人们要注重实质内容而不仅仅是表面现象。例如,在商业活动中,如果一个商品号称拥有极高的品质,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好,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用“名不副实”来形容。
造句
-
这家公司的广告做得太夸张了,产品其实并不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先进,这简直就是典型的“名不副实”。
-
老王这个人虽然名声在外,但实际能力却与他声名不符,人们都说他是“名不副实”的典型例子。
-
他的论文题目虽然很吸引人,但内容却是空洞无物,真可谓“名不副实”。
-
这个产品的包装和宣传都做得很好看,但是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却非常普通,这简直是“名不副实”。
-
小明在学校的表现一直都很出色,但他的一些同学却给他起了一个“名不副实”的绰号,因为他偶尔会因为一些小事犯错。
分词解释
míng
1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2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3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4 叫出,说出:不可~状。5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6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7 占有:不~一文。8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fù,pì
1 第二位的,辅助的,区别于“正”、“主”:~职。~手。~官。~使。2 附带的,次要的:~业。~品。~食。~刊。~歌。~产品。~作用。3 相配,相称(chèn ):名实相~。其实难~。4 量词(a.一组或一套,如“一~手套”,“全~武装”;b.指态度,如“一~笑脸”)。shí
1 充满:~心。充~。虚~。2 符合客观情况,真,真诚:~话。~惠。~际(真实情况)。~践(实行;履行)。~体。~情。~施。~数。~事求是。名~相符。3 植物结的果:果~。开花结~。4 富足:殷~。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