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心违的拼音、解释、组词

事与心违的简介:

shì yù xīn wéi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事与愿违」。见「事与愿违」条。

2. 此处所列为「事与愿违」之典源,提供参考。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据《文选.卷二三.诗》引)1>嗟2>我愤叹,曾莫能俦3>!事与愿违,遘4>兹淹留5>。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伤、哀痛的叹词。 (3) 俦:音ㄔㄡˊ,匹敌、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见、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参考资料〕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昔有天罗国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为外道罗陀师受教,应取千王头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即北行万里,即得一王,名普明王。其普明王白班足王,言:「愿听一日饭食沙门,顶礼三宝。」其班足王许之。一日时,普明王即依过去七佛法,请百法师,敷百高座,一日二时,讲《般若波罗蜜》八千亿偈竟,其第一法师为王即说偈,言:「……生老病死,轮转无际。事与愿违,忧悲为害。……」尔时,法师说此偈已,时普明王眷属得法眼空,王自证得虚空等定,闻法悟解,还至天罗国班足王所众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时到,人人皆应诵过去七佛仁王,问《般若波罗蜜经》中偈句。」

3. 此处所列为「事与愿违」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三国魏嵇康〈幽愤〉诗是他的好友吕安为其兄吕巽诬谄系狱,他仗义执言,却受到牵连,在狱中借以抒发情绪之作。他生性不与世俗同流,志在守朴全真,对于自己无端被陷害入狱,心中的哀痛和愤慨,是谁也比不上的。他感叹身陷囹圄的残酷事实,和本想「嗈嗈鸣鴈,奋翼北游」──像雁一样翱翔天际自在悠游的愿望相违背。最后他和吕安全因此被杀了。后人就以「事与愿违」表示事实和愿望相违背。

《事与心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的发展或结果跟人的愿望、期望相反,即现实与预期不相符。"事"指的是实际发生的事件或者情况;"心"是指人内心的意愿、期待或想法。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某些不如意的情况时的心理状态。

造句示例:

  1. 尽管她倾尽全力去准备这次演讲,但演讲的效果却与她的期望大相径庭,真是《事与心违》。
  2. 老王一直期待退休后能过上悠闲的生活,然而现在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真可谓是《事与心违》。
  3. 小李本来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得到提升的机会,但没想到最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冷落了,真是《事与心违》的典型例子。
  4. 他投资的那个新项目虽然初期进展顺利,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事与心违》的感觉油然而生。
  5. 尽管她精心打扮了一番,希望能在聚会上引起注意,却没想到反而引来了不友好的目光,这也算是《事与心违》的一种表现。

这些造句展示了《事与心违》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通过具体的例子更形象地体现了成语的含义。

分词解释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2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3 职业: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7 服侍:~父母。

yǔ,yù,yú

1 给:赠~。~人方便。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3 赞助,赞许:~人为善。4 〈书〉等待:时不我~。5 〈连〉和:我~你。山~水。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xīn

1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wéi

1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2 不见面,离别:久~。3 邪恶,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