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的拼音、解释、组词
见死不救的简介:
jiàn sǐ bù jiù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
- AI解释
词语《见死不救》的详细解释
释义: “见死不救”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处于危难之中的人或动物置之不理、袖手旁观的行为。这个成语表达了对于应该施以援手却未予援助的批评态度。
出处与用法: 此成语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原句为“今君王知寡人之欲得地也,见大王之欲得启,故弗归耳”,后人在描述遇到危难而不施援手的行为时,常常用到这个成语。
情感色彩与使用场合: 该词语通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生命或安全受威胁时却选择视而不见、袖手旁观的态度。它不仅可以用在个人行为上,也可以用在社会现象的描述中。
造句
-
在大火中,众人纷纷逃离现场,对被困在火海中的孩子见死不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行为!
-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解决困难,那么我们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将会大大提高。反之,若有人见到他人需要帮助却视而不见、见死不救,则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
尽管小李身强力壮,在河边游泳时看到一个小女孩溺水后,并没有立即跳入水中救人,而是选择了见死不救的态度离开现场。这种行为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
-
这次洪水导致村庄陷入困境,当志愿者们前来救援的时候,村民们却选择见死不救,不愿伸出援手,这引起了外界的广泛批评和指责。
-
在交通事故中,有目击者选择见死不救,未及时报警或提供帮助的行为,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当受到谴责。
分词解释
见
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死
sǐ
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2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3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4 无知觉:睡得~。5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6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8 极,甚:乐~人。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救
jiù
1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2 终止:濯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