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丞的拼音、解释、组词

邑丞的简介:

yì chéng
1.县丞。 2.管理公主事务的官吏。

  • AI解释

邑丞》词解

邑丞(yì chéng)一词,源自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体系。在古代中国的官僚体制中,“邑”指的是一个较小的行政区划单位,类似于今天的县或城镇;而“丞”,则是指辅助主官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员。

具体解释如下: - :古代地方行政划分的一个级别,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有不同的称谓。 - :“丞”的字义与辅佐有关,“宰”(即主要负责政务的人)的助手称为“丞”。

结合两者的含义,邑丞通常指的是某个较小行政区划内辅助主官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官员。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泛指地方行政助理或者幕僚。

造句示例

  1. 古代历史小说中的描述:
  2. “李将军上任后,任命子明为邑丞,负责处理县内的民事纠纷。”

  3. 古代文言文中引用:

  4. “昔日王家之邑丞,今日却成了百姓的救星。”

  5. 现代汉语中假设情景使用:

  6. “若非那邑丞及时提醒,此次治水工程恐怕又要延误一年。”

  7.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8. “在这偏远的邑丞府上,书生李明正研读着《史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

  9. 现代语言表达中使用:

  10. “在这样的基层岗位上,即便只是一个邑丞,也需具备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卓越的工作能力。”

以上句子展示了不同语境下“邑丞”一词的应用方式。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

分词解释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