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1879-1936)的拼音、解释、组词

胡汉民(1879-1936)的简介:

hú hàn mín (1879-1936)
国民党领导人之一。字展堂,广东番禺人。留学日本,参与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时被推为广东都督。后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护国、护法运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成为右派首领。历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立法院院长。后遭蒋介石排挤。1935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会主席。病死于广州。

  • AI解释

胡汉民(1879年4月2日—1936年10月15日),原名嗣皋,字展堂,后改名汉民。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历史学家、革命家之一,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详细解释: 胡汉民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活动,成为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和重要的助手。他在辛亥革命期间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务部长,并且在1924年至1925年间作为中国国民党的一把手,主持了国民党的实际工作。胡汉民与蒋介石共同参与了北伐战争,但随着蒋介石的地位上升以及两人之间政治立场的不同,最终导致了一段合作关系的破裂。

造句: 1. 由于胡汉民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使得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2. 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胡汉民继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但他的统治方式逐渐引起了党内一些同志的不满。 3. 胡汉民早年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使他对日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4. 作为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之一,胡汉民与孙中山一起为推翻清朝政权而不懈努力。 5. 在北伐战争期间,胡汉民曾一度控制着国民政府的大部分权力。

分词解释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hàn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2 天河:银~。云~。气冲霄~。3 成年男人:~子。老~。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7 姓。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