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牒的拼音、解释、组词

案牒的简介:

àn dié
1.查阅宗室谱牒。 2.官署的文书簿册。

  • AI解释

《案牒》详解

案牒 (àn dié) 这个词语通常指古代官府用于记录案件、事务的文书或档案。它是封建社会中,各级政府处理政务和司法事务的重要文件之一。

在古时候,“案”指的是官方处理事务时所使用的文书或簿册;“牒”则是简牍的一种形式,在竹片或木板上书写,是古代重要的文字载体。合在一起,案牒指的就是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的公文、案件档案等。

造句

  1. 官员在整理案牍时发现了一桩多年前未结的旧案。
  2. 这件文物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很多重要案牒,对于研究历史很有价值。
  3. 古代的司法制度相当复杂,每个案件都要详细记录在案牒中。
  4. 学者们通过查阅案牒,能更准确地还原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法律实践情况。
  5. 文书馆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案牒,是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

这些句子展示了“案牒”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既有描述历史文献价值的场景,也有涉及具体案件处理的情节。

分词解释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