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史的拼音、解释、组词

二十二史的简介:

èr shí èr shǐ
1.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清钱大昕着有《二十二史考异》﹑清赵翼着有《二十二史札记》。参见"二十一史"。

  • AI解释

二十二史》,又称为《正续二十四史》或简称“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官方编纂的以纪传体形式记载历代历史的文献集合。但需注意,严格意义上的"二十二史"不包括《明史》,因为《明史》是在清朝修成的,所以通常说法是"二十四史"(即二十三个正史加上《新元史》)。

详细解释:

  1. 编纂背景:自汉代以来,历朝都设有专门负责编写本朝历史的机构和人员。这些官方编撰的历史书被称为“国史”或“实录”。但直到明末清初,这些书籍并未统一整合为一套系统化的系列。
  2. 正式命名与内容:1739年(清乾隆十四年),清朝政府在对历代官修史书进行分类整理后,最终确认了二十五部正史作为官方的“二十四史”,并将之视为国家正统历史记载的总集。然而,《明史》因编纂时间晚于清朝而未被列入。
  3. 构成与范围:这些史书中涵盖了从先秦至明朝(或《新元史》)各个朝代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造句:

  1. 学者们常常引用《二十二史》中的记载来探究古代社会的变迁。
  2. 在研究中国历史时,《二十二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文献。
  3. 小明在准备关于汉朝的历史报告时,阅读了《二十二史》中专门讲述该朝代的部分。
  4. 为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背景,李教授要求学生通读《二十二史》中的部分章节。
  5. 研究团队利用《二十二史》丰富的史料,分析了各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分词解释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shǐ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3 古代官职:刺~。御~。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