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化的拼音、解释、组词
合作化的简介:
hé/gě zuò huà/huā
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劳动者和小私有者组织起来。
用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劳动者和小私有者组织起来。
- AI解释
《合作化》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源自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特定社会背景。它指的是将分散的小生产者(如农业、手工业从业者)组织起来,形成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生产和经营,以实现规模效益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详细解释
-
背景:1953年,在国家工业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的“合作化”就是指农业合作化的实施。通过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由个体生产转向集体协作生产。
-
目的:实现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社会转型,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
过程:这一过程经历了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三个阶段,逐渐使农业走向集体化道路。除了农业生产领域之外,在手工业等其他行业也推行了类似的合作化政策。
造句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合作化的推进,许多农民加入了合作社,共同管理土地和作物。
-
通过合作化运动,村里的小作坊逐渐合并成更大的集体工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王大伯是最早响应政府号召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之一,见证了农村合作化带来的巨大变化。
-
村民们团结一心,在合作化的道路上共同奋斗,终于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丰收。
-
合作化不仅改善了生产条件,也为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了基础。
分词解释
合
hé,gě
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2 聚集:~力。~办。~股。~资。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5 总共,全:~家欢乐。6 计,折算:~多少钱。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作
zuò
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2 从事,做工:工~。~息。~业。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6 创造:创~。写~。~曲。~者。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8 同“做”。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10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化
huà,huā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4 习俗,风气:有伤风~。5 特指“化学”:~工。~纤。~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