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朔的拼音、解释、组词

气朔的简介:

qì shuò
1.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于灵台。"李善注:"《周礼.夏官》曰:'挈壶氏掌悬壶。'蔡邕《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其一曰宣夜。'郑氏《毛诗笺》曰:'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气之妖祥。'《左氏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云物。'"后亦以泛指节气﹐岁时。

  • AI解释

词语“气朔”是汉语词汇,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相关、但具体的含义不同的部分。在这里,“气”和“朔”分别来源于古代天文学中的术语。

  1. “气”:在古代天文学中指的是节气,即一年中二十四节气的统称。“气”表示的是自然界的周期性变化。
  2. “朔”:则是指农历初一,每个月圆周期的开始。在中国古代,人们根据月相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结合两词,“气朔”通常用来形容时间上的更迭或变化过程,可以理解为从一个节气(或时期)过渡到另一个节气(或时期)。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较为少见,但仍然可以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是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找到其踪迹。

以下是使用“气朔”的五个造句:

  1. 随着四季的更迭,万物在不同气朔下的生长状态也各不相同。
  2. 从初春到深秋,每个气朔都有独特的风景和情感故事等待我们去体验。
  3. 中国古代文化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的气朔来调整生活节奏和农事活动。
  4. 每当寒露、霜降等特定的气朔到来时,总能引发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5. 在古代文人笔下,四季更替中的每一个气朔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远的意义。

这些句子意在描绘“气朔”一词所包含的时间变化及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分词解释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7 欺压:受~。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