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的拼音、解释、组词

南冠的简介:

nán/nā guān/guàn
春秋时楚人之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杜预注:“南冠,楚冠。”(絷:关押;逮捕监禁。)后因以代称囚犯: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 AI解释

《南冠》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学,通常用来指代囚犯或被俘之人。它来源于一个典故: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出使秦军营,说服秦国撤兵回国的故事中,“南冠”即是形容他身受拘禁的状态。

详细解释

“南冠”的由来与《左传·文公十三年》的记载相关:“及宋人执郑人,故楚子飨(xiǎng)之。曰:‘昔我先君疆理天下,不虞后世之有不庭(yíng)者也。’”其中“南冠”具体指的是被拘禁在南方地区的囚犯。

造句

  1.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上留下南冠之名,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与传颂的佳话。”
  2. “自那以后,无论是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南冠’始终是被俘或囚禁者的一种形象化表达方式。”
  3. “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英雄人物虽身陷囹圄(líng yǔ),却依然心怀天下、矢志不渝。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在史书中留下‘南冠’之名,激励后人。”
  4. “尽管身处逆境,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被誉为真正的‘南冠君子’。”
  5. “虽然他被敌人所俘虏,但他的勇气和智慧让人敬佩,使他在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了‘南冠英雄’。”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南冠”一词的历史意义,还增加了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使其更加生动形象。

分词解释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guān,guàn

1 帽子:衣~。~戴。~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楚楚。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子。鸡~。树~。~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