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旨的拼音、解释、组词

承旨的简介:

chéng zhǐ
1.亦作"承指"。逢迎意旨。 2.接受圣旨。 3.官名。唐代翰林院有翰林学士承旨,位在诸学士上。凡大诰令﹑大废置﹑重要政事,皆得专对。宋元仍其制。元赵孟俯曾为此官,世称赵承旨。明废。参阅唐元稹《翰林承旨学士记》。又五代枢密院有枢密院承旨﹑副承旨;宋代枢密院有都承旨﹑副承旨。初用武臣,后参用文臣。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 AI解释

承旨》的详细解释

"承旨"这个词在古代中国具有特定的政治含义,指的是皇帝下达的命令或圣旨被臣下接受并执行的过程。它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君主专制统治下的等级制度和权力运作方式。

  • 释义:"承旨"通常指臣子接到皇帝的诏令后进行传达、理解和执行的行为。

  • 出处与用法:在古代文献如《明史》《清史稿》等历史著作中,常常可见到这一术语。例如,《明史·职官志》:“凡遇有旨……即承旨奏闻。”

造句

  1. 在明清时期,官员们常常需要“承旨”,传达皇帝的诏令。
  2. 朝廷下达了新的政策指令,所有官员都必须立即“承旨”执行。
  3. 历史上,许多文臣武将因其出色的“承旨能力”而被皇帝重用。
  4. 古代官场讲究服从与忠诚,“承旨”的概念深刻体现了这一点。
  5. 为了保持国家的稳定和高效运作,古代的政治体系非常重视各级官员的“承旨”职责。

以上句子意在展示"承旨"一词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chéng

1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2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3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4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5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6 姓。

zhǐ

1 意义,目的:意~。要~。主~。言近~远。2 封建时代称帝王的命令:~令。奉~。3 美味:~酒。甘~。~蓄(贮藏的美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