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鼎覆餗的拼音、解释、组词

折鼎覆餗的简介:

zhé dǐng fù sù
餗,鼎内食物。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 AI解释

折鼎覆餗》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成公十年》,用来形容君王失去权势、国家灭亡的情景。其中,“折鼎”是指将宝鼎摔碎;“覆餗”则是指打翻了盛食物的器皿。这两者都是比喻性的说法,前者象征政权或权威的崩溃,后者则暗示统治者的地位不复存在。

详细解释

  • 折鼎:古代中国有将重大事件铸于青铜器上的习俗,“鼎”在这里通常指的是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宝鼎。一旦“鼎”被毁坏,就代表了原先拥有的权势或荣誉已经消失。
  • 覆餗:“餗”是古代祭祀时所用的食物,这里用来泛指任何盛食物的器皿。“覆”,则表示打翻、倾覆的意思。整体而言,“覆餗”在这里象征着失去原有的地位与身份。

造句

  1. 史书上记载,当那个王朝开始走向衰败之时,折鼎覆餗的情景便已显现。
  2. 这个政权的腐败堕落,最终导致了折鼎覆餗的局面。
  3. 历史往往在王朝更迭之际再现折鼎覆餗的画面。
  4. 一旦权力中心瓦解,国家就可能面临折鼎覆餗的命运。
  5. 那些曾经呼风唤雨的人物,在时代变迁中,也只能经历折鼎覆餗的结局。

这些句子通过不同的场景和角度,展示了“折鼎覆餗”这一成语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意象。

分词解释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dǐng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2 锅:~罐。~锅。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5 大:~族。~臣。~力支持。6 正当,正在:~盛(shèng )。

1 遮盖,蒙:~盖。~溺。~蔽。~被(遮盖,喻恩荫)。~庇。2 翻,倾倒,败,灭:~舟。颠~。~灭。~辙(翻过车的道路,喻曾经失败的做法)。~没(mò)。~水难收。~巢无完卵(喻灭门之祸,无一得免,亦喻整体覆灭,个人不能幸存)。前车之~,后车之鉴。3 同“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