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的拼音、解释、组词
甲乙的简介:
jiǎ yǐ
1.指春季。 2.次第;等级。 3.评定优劣。 4.比并;相属。 5.犹言数一数二。 6.引申为称誉,赞扬。 7.谓一一列举。 8.甲科﹑乙科的并称。 9.甲帐﹑乙帐的并称。 10.指初更﹑二更。 11.代词。犹某某。
1.指春季。 2.次第;等级。 3.评定优劣。 4.比并;相属。 5.犹言数一数二。 6.引申为称誉,赞扬。 7.谓一一列举。 8.甲科﹑乙科的并称。 9.甲帐﹑乙帐的并称。 10.指初更﹑二更。 11.代词。犹某某。
- AI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甲乙”一词通常指的是两个事物或人中的先后顺序,类似于“第一、第二”的概念。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古代文献和特定语境下,“甲乙”可能有其他含义。
甲乙的详细解释:
- 顺序之分:最常见的是指在两个并列对象中,先列举的对象称为“甲”,后列举的对象为“乙”。例如:“甲方案”与“乙方案”。
- 古代分类法:在某些情况下,“甲乙”也可以是古代对物品或事物的一种分类方式。如《周礼》中提到的六艺(乐、数、书、御、史、令)被分为甲乙两等。
- 书法术语:“甲乙”也可指笔画之间细微的区别,但在现代语言中较少使用此义。
造句:
- 我们公司的两个项目分别是“甲项目”和“乙项目”,其中甲项目的进度较快。
- 在这次辩论赛中,选手的发言顺序是先由甲方陈述观点,随后乙方进行反驳。
- 书店里按作者名字首字母排序的书架上,“甲”区代表的是以A至C开头的作者作品,“乙”则是D至F开头的作品。
- 这两个版本的软件中,新发布的“甲版”相比旧有的“乙版”,性能有了显著提升。
- 从古至今,很多学者都习惯将研究资料分为两大类,“甲类”代表主要文献,“乙类”则为辅助性材料。
希望这些解释和造句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更多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说明,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甲
jiǎ
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子。花~(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名为“进士及第”);二~(名为“进士出身”);三~(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兵。~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板。装~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坼(外表裂开)。10 古同“胛”,肩胛。
乙
yǐ
1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2 指代一方:甲方~方。~型脑炎。3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