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律的拼音、解释、组词

阴律的简介:

yīn lǜ
1.阴气。 2.即阴吕。 3.迷信指阴间律法。

  • AI解释

阴律》,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因此可能涉及古代文献或特定文化背景。它通常被认为是与“阳”相对应的一种概念,“阴”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指的是柔和、内向、消极等特性,而“阳”则代表了刚强、外向和积极的特性。“阴律”可以理解为在某种法律体系中,偏重于调节内心情感和社会和谐的一面。但需要注意的是,“阴律”这一具体术语并非汉语常用词汇,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也可能有差异。

为了提供更具体的解释,我们假设“阴律”是在某种特定文化或典籍中出现的概念,以下是可能的含义和造句:

  1. 在《周易》中的理解:《周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阴阳概念被广泛使用。如果将“阴律”视为一种比喻,则它可能是用来描述与道德规范、内心修养相关的法律条文或伦理准则。

  2. 假设性的解释:“阴律”可能特指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和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阴律”的精神在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非侧重于惩罚和威慑犯罪行为。

基于上述假设,以下是五个造句示例:

  1. 在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不仅有用于惩治犯罪的阳律,还有调和社会关系、维护道德规范的阴律
  2. 从《周易》的角度来看,阴律强调的是内心的平和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3. 这位法官深谙阴阳之道,他在处理案件时既注重法律条文(阳律),也不忽视道德教育的作用(阴律)。
  4. 在古代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社会治理中,“阴律”往往表现为通过礼教、伦理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5. 阴律与阳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侧重于内心修养和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而非仅仅依靠法律条文来维持秩序。

分词解释

yīn

1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相对:~阳。一~一阳谓之道。~差阳错。~盛阳衰。~虚生热。图形:⚋(U+268B)。2 指“月亮”:太~(月亮)。~历。3 带负电的:~电。~极。~离子。4 云层较厚,遮住阳光:~沉。~雨。~郁(亦指忧郁,不开朗)。~霾。5 不见阳光,亦指不见阳光的地方:~面。~干(gān)。~凉,~影。山~(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碑~(碑的背面)。6 不露出表面的,暗中的:~沟。~通(秘密往来)。~私。~功(➊暗中做的好事;➋迷信指被阴间记功的好事)。7 背地捣鬼,险恶:~谋。~毒。8 指冥间:~间。~司。~曹地府。9 凹进的:~文图章。~识(即阴文)。10 指时间:光~。惜寸~。11 生殖器:~部。~道。~茎。~囊。12 姓。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