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翰笙(1902-1993)的拼音、解释、组词
阳翰笙(1902-1993)的简介:
yáng hàn shēng (1902-1993)
剧作家。原名欧阳本义,四川高县人。上海大学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五卅运动、南昌起义。后发起成立左联,任党团书记。建国后曾任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党组书记兼秘书长、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影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地泉》三部曲,中篇小说《义勇军》,话剧剧本《天国春秋》,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八百壮士》、《塞上风云》、《万家灯火》以及回忆录《风雨五十年》。
剧作家。原名欧阳本义,四川高县人。上海大学毕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五卅运动、南昌起义。后发起成立左联,任党团书记。建国后曾任国务院文化工作委员会党组书记兼秘书长、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影协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地泉》三部曲,中篇小说《义勇军》,话剧剧本《天国春秋》,电影剧本《铁板红泪录》、《八百壮士》、《塞上风云》、《万家灯火》以及回忆录《风雨五十年》。
- AI解释
阳翰笙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和翻译家,他出生于1902年,逝世于1993年。他的全名是杨远定,字翰笙,晚年改名为阳翰笙。他是中国早期的革命文化人之一,参与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在戏剧创作和电影领域有着卓越成就。
详细解释:
- 时代背景:阳翰笙活跃在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变革。
- 主要贡献:在文学方面,他以剧本创作为主,代表作包括《丽人行》、《天国春秋》等。他的剧作不仅在戏剧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在电影界也留下了重要印记。
- 政治立场与思想主张: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阳翰笙的政治信仰深刻地体现在其作品中,他通过艺术创作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和进步文化。
造句:
- 阳翰笙的《天国春秋》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作品,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
-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阳翰笙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改编了许多电影剧本,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艺界。
- 阳翰笙不仅是剧作家,也是翻译家,他曾经把多部外国文学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
- 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阳翰笙在戏剧和电影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 近年来,有学者重新研究了阳翰笙的作品,认为他在推动中国现代文艺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分词解释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翰
hàn
1 长而坚硬的羽毛:理翩振~。2 借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苑。~墨(笔墨,借指诗文书画)。~藻。
笙
shēng
1 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歌。芦~。~管乐(yu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