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儒生的拼音、解释、组词
白面儒生的简介:
bái miàn rú shēng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AI解释
《白面儒生》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外表文雅、举止斯文,且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学识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是指儒家学者或读书人,而“白面”则常被用来形容年轻人或者未经世事的年轻人,这里用“白面”主要是为了强调这类人的书生气和未经世俗历练的一面。
详细解释
- 儒生:原指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阶层,尤其是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的读书人。
- 白面: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白面”常用来形容年轻人或者尚未经历过世事的年轻人,意为他们多有书卷气、未染世俗尘埃。
造句
- 他年少成名,是典型的“白面儒生”,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 她从小便跟随祖父习读经史,如今已成为一位温文尔雅的“白面儒生”。
- 这位年轻的学者有着不凡的才学和儒雅的气质,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白面儒生”。
- 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他是一位杰出的“白面儒生”,其著作深受读者喜爱。
- 通过长期的研究与积淀,“白面儒生”终于在学术界崭露头角,赢得了同行们的尊重。
以上例子中的“白面儒生”形象是基于其文化修养和举止得体来描绘的,强调了这类人在社会中的正面形象。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下的使用可能会有所拓展或变化。
分词解释
白
bái
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色。~米。2 明亮:~昼。~日做梦。3 清楚:明~。不~之冤。4 纯洁:一生清~。~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忙。~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吃~喝。8 陈述:自~。道~(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话文。10 告语:告~(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红~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匪。~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剧。15 姓。
面
miàn
1 头的前部,脸:脸~。颜~。~目。~~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对。~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地~。~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前~。反~。片~。全~。多~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当~。~议。~晤。耳提~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平~。曲(qū)~。8 粮食磨成的粉:小米~。玉米~。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9 粉末:药~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这种瓜很~。
儒
rú
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3 同“ 懦 ”,懦弱。
生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