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274-333)的拼音、解释、组词
石勒(274-333)的简介:
shí/dàn lè/lēi (274-333)
十六国时后赵的建立者。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年青时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因而聚众起义。后投靠刘渊为大将,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联合汉族上层,发展成割据势力。公元319年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初灭前赵,取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称帝。
十六国时后赵的建立者。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年青时被晋官吏掠卖到山东为耕奴,因而聚众起义。后投靠刘渊为大将,重用汉族失意官僚张宾,联合汉族上层,发展成割据势力。公元319年称赵王,建立政权,史称后赵。329年初灭前赵,取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后称帝。
- AI解释
《石勒(274-333)》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晋末年至东晋初年的羯族军事领袖、政治家石勒。他出生于今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王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原名石虎,字季龙,后来他自封为“大单于”、“皇帝”,建立了后赵政权。
详细解释
-
时代背景:石勒生于东晋建立之前不久,当时中国正经历着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和民族迁徙,特别是在北方地区。西晋末年爆发的永嘉之乱导致了大量汉人、匈奴人以及其他的少数民族南下避难,社会秩序混乱。
-
军事生涯:石勒早年曾随羯族贵族猗卢作战,并在猗卢死后成为部众首领。他通过一系列战役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北方许多小国,建立了后赵政权。
-
政治成就:石勒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统治秩序、发展经济、巩固边疆。他注重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并鼓励文化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
历史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石勒被看作是一位重要的军事领袖和政治家,尽管他的统治方式有时被视为暴虐,但他仍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句
- 石勒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军事领袖。
- 尽管石勒出身于少数民族,但他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战略眼光。
- 后赵王朝虽然最终被东晋所灭,但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切都始于石勒的伟大征程。
- 在《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对石勒这样的历史人物有着丰富的描绘,反映了后人对其经历和成就的广泛兴趣。
- 石勒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这在当时的乱世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