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1909-1970)的拼音、解释、组词
范长江(1909-1970)的简介:
fàn cháng jiāng
新闻工作者。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到西北地区采访,公开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后到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署长、《人民日报》社长。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新闻工作者。原名希天,四川内江人。193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到西北地区采访,公开报道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后到延安。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后任《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署长、《人民日报》社长。著有《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 AI解释
范长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记者、新闻工作者和革命家。他出生于四川自贡,1926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学系,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较大,并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抗日战争爆发后,范长江担任《大公报》驻西北特别记者,在这一时期,他的足迹遍及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所撰写的新闻报道详尽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灾难与抗争,被公认为是民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之一。
关于范长江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他1935年所写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该书记录了他深入中国西部实地考察的经历,揭示了抗日战争爆发前的社会状况和民族矛盾。这本书不仅对中国当时的政治、社会有深刻的反映,也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新闻学的重要作品。
以下是使用“范长江”造的五个句子:
- 范长江早年投身报界,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报道风格,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中国的西北角》这本书是范长江记者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他深入西北地区的真实经历与观察。
- 在抗日战争时期,范长江的新闻报道鼓舞了许多人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中去。
- 范长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他还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长等职务。
- 今日重温范长江先生的作品,仍能感受到其对真实性的坚守和为民发声的精神。
分词解释
范
fàn
1 模(mú)子:铜~。铁~。2 榜样:模~。典~。3 一定界限:~围。~畴(➊类型;范围;➋概念性最高的基本概念,如“化合”、“分解”是化学的范畴;“矛盾”、“质”和“量”等是哲学的范畴)。规~。4 限制:防~。5 姓。
长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度。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江
jiāng
1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2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