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立克次体的简介:

lì kè cì tǐ/tī/bèn
一类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由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首先描述,故名。一般呈杆状或球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到。通常寄生于啮齿动物(如老鼠)和虱、蚤、蜱、恙螨等节肢动物体内,以此为媒介在人和动物中传播疾病,如斑疹伤寒等。

  • AI解释

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界、支原体门,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小型原生质体。它们主要通过节肢动物如螨虫、虱子或蜱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宿主,并且通常引起人畜共患病。

立克次体的特点是能够寄生于宿主细胞内,在其中繁殖。这种微生物导致了多种疾病,包括斑疹伤寒(由R. prowazekii引起)、恙虫病(由R. tsutsugamushi引起)等。

造句:

  1. 由于该地区发现了立克次体感染的病例,卫生部门加强了对节肢动物活动的监控。
  2. 医生建议患者应远离可能携带立克次体的蜱虫栖息地以避免被叮咬而发病。
  3. 立克次体通过蜱虫传播给人类,是导致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原因之一。
  4. 在研究立克次体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抗原用于疫苗开发。
  5. 医生提醒患者,在疫区使用驱蚊剂和穿着长袖衣物可以减少与立克次体感染的风险。

这些句子旨在展示立克次体在医学领域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①站得往脚;②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2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3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4 马上,即刻:~时。~刻。~等。5 姓。

1 能够:~勤~俭。2 战胜,攻下:攻~。~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3 制伏:~服。~制。~己奉公。以柔~刚。4 严格限定:~日。~期。~扣。5 消化:~食。6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7 中国西藏地方的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市斤;亦是其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1 第二:~日。~子。~等。~要。2 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3 等第,顺序:~第。~序。名~。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5 中间:胸~。6 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8 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