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府的拼音、解释、组词

枢府的简介:

shū fǔ
1.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宋代多指枢密院,明和清初多指内阁,清雍正以后多指军机处。

  • AI解释

《枢府》是一个历史词汇,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下,其含义有所不同。

详细解释

  1. 枢密院(府):在中国历史上,“枢府”主要是指“枢密院”的简称或别称。“枢密院”是宋朝至明朝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之一,主要负责处理军政事务。元代沿用了这一称呼,在某些语境下亦指枢密院。

  2. 朝廷中枢:在更广泛的语义中,“枢府”有时也被用来泛指国家或朝廷的中枢决策部门或核心权力机构,强调其重要性和关键性。

  3. 策略中心:还有一种较为抽象的理解是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策划和决策中心,类似于现代管理学中的战略规划部门。

造句

  1. “自宋太祖设枢府以来,军事政令皆由枢密院掌管。”(意指自从宋朝建立枢密院以来,军政相关的命令都是由枢密院来发布的。)

  2. “在明初,中枢权力机构枢府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表达的是明朝初期枢密院作为中央政权的核心部门,体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3. “尽管现代不再设置类似‘枢府’这样正式的名称,但各个政府机构依然承担着相似的重要职责和职能。”(用现代视角解释,“枢府”可以比喻为当代国家中承担核心决策任务的关键部门。)

  4. “他被任命为枢府之长,负责主持重要军事会议和制定国家战略计划。”(这里将“枢府”形象地描述成一个关键职位,意味着这个人将在重要的决策过程中扮演领导角色。)

  5. “虽然历史上的枢府早已不复存在,但这一术语依然在一些研究古代政治结构的学术著作中被提及,以帮助读者理解当时的政治体系和运作机制。”(说明尽管“枢府”不再是实际存在的组织机构,但在学术领域仍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对象或概念。)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枢府”这一词汇,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与语境中灵活使用。

分词解释

shū

1 门上的转轴:户~不蠹。2 重要的或中心的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部分:~纽。中~。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